成功者的创业之路

| 创业之路 |

【www.jxsbsh.com--创业之路】

  每个人走的路都不相同,创业者走上的是一条遵从本心的苦路,路上的孤独辛酸都只有自己承受,看看这些创业者是如何走这段路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文章。

  案例1:大学生创业养泥鳅 年赚百万

  提起大学生创业,不少人会想到电子商务、信息技术之类的高新产业。然而,在舟山市定海区,浙江海洋学院的4名大学生却挑中了又脏又累的水产养殖,他们不挑梭子蟹、大黄鱼这类“高大上”的海产品,偏偏和灰不溜秋的泥鳅看对了眼。2013年起,从负债40万元到年收入上百万元,从最初只想赚份“打工钱”到如今养殖基地扩张到省外,泥鳅远销海外……

  浙江在线2015年02月06日讯 (浙江日报见习记者翁杰 记者史朵朵 通讯员陈位权)提起大学生创业,不少人会想到电子商务、信息技术之类的高新产业。然而,在舟山市定海区,浙江海洋学院的4名大学生却挑中了又脏又累的水产养殖,他们不挑梭子蟹、大黄鱼这类“高大上”的海产品,偏偏和灰不溜秋的泥鳅看对了眼。2013年起,从负债40万元到年收入上百万元,从最初只想赚份“打工钱”到如今养殖基地扩张到省外,泥鳅远销海外……两年来,4位“泥鳅兄弟”凭着一股韧劲,泥巴里翻出了“大动静”。

  象牙塔里“泥腿子”

  寒冬里的定海区白泉镇小展社区的泥鳅养殖基地,王小军、贺龙兴、胡秀峰3人正在整修池塘,为来年生产旺季作准备。而贾兴鲁则在江苏连云港的合作养殖基地照看着。

  “泥鳅兄弟”4人,是浙江海洋学院水产养殖专业的同班同学,其中3人2013年毕业,而王小军继续读研究生。毕业之际,他们4人的想法出奇地一致:给人打工不如自己创业。“国家鼓励大学生创业,我们正好用所学的水产养殖技术,打拼一份自己的事业。”

  创业,不能跟风。在舟山,大黄鱼、梭子蟹等海产是百姓最为喜爱的餐桌美食,市场大、销路好,吸引了众多水产养殖户。可王小军他们偏不愿去大碗里与别人抢食,决定养殖不起眼的泥鳅。“大学期间,我们跟着导师做过泥鳅养殖的课题,对传统泥鳅养殖存活率低的难题有所突破,这也是我们决胜市场的法宝。”

  土地承包费、设备投入费、基地改造费……估算下来,创业成本居然高达40万元之多。“我们几个都来自农村,家人没法给我们太多支持。”王小军说,筹集资金只能靠自己。于是,他们向朋友、亲戚一遍遍讲述创业方案,努力说服对方,终于凑齐了40万元。2013年3月,4兄弟在白泉镇小展社区承包下20亩地,挖塘搭棚,下田当起了“泥腿子”。

  泥鳅兄弟勤创业

  1个大棚、9口苗塘……渐渐地,泥鳅养殖基地雏形初现。随后,“泥鳅兄弟”又斥资20多万元,引进个大体肥的优质品种台湾泥鳅用于繁殖生产。很快,40万元启动资金被花得一干二净,几个小伙穷得揭不开锅。

  这时,胡秀峰提议,在养殖场里种些蔬菜,自给自足,解决生计问题。种地,对于这些农家娃来说并非难事,塘埂上很快就种满了西红柿、大白菜、豌豆等各种蔬菜。想不到的是,不起眼的塘埂竟产量惊人,有大量蔬菜剩余。于是,他们把蔬菜卖掉,购买更多泥鳅苗。

  那阵子,他们常常凌晨起床,踩着载有几百斤蔬菜的三轮车,去市场占位卖菜。“起初,我们都很腼腆,不好意思张嘴叫卖,一天都卖不出多少,可一想到养殖场需要钱,大家都豁出去了,整个菜市场就数我们的吆喝声高。”王小军颇为自豪地说,有一晚,他们赚了500多元。

  “通宵卖菜虽然苦,但和养泥鳅遇到的困难相比,根本不值得一提。”因缺乏大规模养殖经验,养殖泥鳅栽了不少跟头。对此,王小军记忆犹新。

  2013年6月,首批泥鳅出塘在即。一天夜晚,养殖场突然停电,为泥鳅塘增氧的一个水泵停止运转近一个小时。等巡夜的贺龙兴发现异常时,整整一塘泥鳅、近10万条都死了。这对急需回笼资金的养殖场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兄弟4人一边默默吞下苦果,一边加强夜间值班,轮流巡塘。王小军戏谑地说:“养泥鳅可不容易,稍有粗心大意,它们就跟你玩命,几万条几万条地死给你看!”

  资金匮乏、经验欠缺、技术瓶颈……这些一度困扰养殖场发展的难题,并没有难倒心怀梦想的4个年轻人。“创业哪有一帆风顺的,经历困难是正常的。只要挺过去,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养殖场的成功,还有宝贵的人生阅历。”正是这种以苦为乐的精神,让“泥鳅兄弟”逐渐走向成功。

  天道酬勤苦为乐

  在前阵子举行的“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泥鳅兄弟”的参赛项目“舟山台岛鳅业有限公司创业计划书”从10万件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了计划类农林渔牧方面的金奖。

  小小的泥鳅养殖为何能受到评委青睐?养殖场简陋的平房内,王小军端上一碗热气腾腾的泥鳅炖豆腐,回答了这个问题。“传统的土泥鳅,个小肉少,养殖周期长,利润少;而我们养的台湾泥鳅,平均一条重2两,个大肉肥,口感鲜美,更具市场前景。”

  除了引进品种,技术创新是“泥鳅兄弟”获得成功的又一关键。经过6年努力,王小军等人在浙江海洋学院硕士生导师储张杰博士的带领下,突破了泥鳅育苗的关键技术——泥鳅幼苗敌害豆娘幼虫的防控。利用人工育苗技术、开口饵料技术和敌害防控技术等三大核心优势技术,泥鳅成活率从5%提升到了50%,而繁育成本下降一半多。

  2013年6月,获得首笔销售收入3万元;2014年1月,接到温岭客商的第一份大额订单,并正式注册成立“舟山台岛鳅业有限公司”;2014年夏季,是养殖场丰收的季节,安徽、重庆、湖北等地的订单纷至沓来……“泥鳅兄弟”一步一个脚印,梦想的光芒照进了现实,2014年公司销售额达150万元,前来洽谈合作养殖的客商络绎不绝。

  “我们打算在这里建一个实验室,继续提高养殖技术。”说到对未来的憧憬,王小军信心满满。新一年,他们既要巩固原有市场,又要加快建立合作养殖基地,在全国各地推广他们的苗种和技术。其中,江苏连云港的合作基地将继续拓展韩国、日本等海外市场,让泥鳅“游”出国门。

  案例2:唱吧CEO陈华:未来要在全国开2000家KTV

  唱吧在去年上线两周年的“麦霸节”上高调宣布,未来要在全国开2000家KTV。一个线上APP产品,如此“野蛮”地进军线下市场,并不多见。唱吧创始人兼CEO陈华透露了自己的野心:“我的目标是,以后大家一想到K歌,就是唱吧。”

  产品经理出身的陈华,使得唱吧公司上下看上去少了几分规矩,多了几分随和。公司员工透露,唱吧是互联网行业里少有的上班不用打卡的公司,每天早上10点才陆陆续续有员工来上班。陈华的管理风格受母校北大校风的影响颇深,他说:“北大对我最大的影响就是自由的氛围,这种氛围让我有更多的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如何成为一个创业者

  1996年至2003年,陈华在北京大学攻读计算机专业。彼时,陈华已经凭借天网ftp和天网妹子两款产品成为校园内外的风云人物。“这段经历使我具备了创业者必备的基本素质——忽悠 。”陈华笑称。

  在陈华看来,创业者需要用到“忽悠”这一本事的地方不少。“招人、融资、应对媒体,都需要画饼的能力,只有你画的饼足够吸引人,才能招到优秀的人才,才能融到资,才能受到媒体关注。当然,一开始可能这个饼是虚的,当你遇到的人越多,讲得越多,这个饼也就实了,慢慢变成真的饼了。”

  2006年,陈华再次成功“忽悠”了一帮人开始他的第二次创业,成立酷讯。“当时我的想法不断的被同事否定,他们会觉得你不靠谱,为了证明我是靠谱的,我会想办法去描绘这个产品多么靠谱,直到说服整个团队,让大家觉得这个产品就是我们想要的。”

  令人遗憾的是,当年的陈华还不够自信,在引入投资人后,陈华对公司的管理失去了控制,最后整个创业团队陆续离开公司,陈华也进了阿里巴巴,担任大搜索部门的负责人,从事搜索技术应用方面的研究。

  2011年3月,当移动互联网大势来临时,陈华再度敏锐地感觉机会来了。他又成功“忽悠”了几个原先酷讯的同事、阿里巴巴的同事,开始他的三次创业。爱因斯坦发明灯泡,经历了999次失败,才换回最后一次的成功。陈华坦言,团队花了三个月的时间才最终决定做唱吧,这期间尝试过最淘网等多个产品,都被一一的否定。

  “最开始做的是最淘网,但这个网站的增长没有到达预期,就放弃了。后来,选方向基本花了3个月的时间,这3个月什么事情都没有干,就是拿一块黑板写我们可能能做的事情,列出一个一个的方向,分析每个方向的市场特点、竞争对手格局、盈利模式等等。最后发现唱歌的方向挺好的,但还是摇摆不定,又过了一个多月后还是觉得这个方向最好,于是才开始做。”

  回忆起那三个月,陈华坦言是非常艰苦的,这同时也是创业者最痛苦的时刻,那就是每天都面临选择,每天都要做出决定。“当时团队11个人,所有人都是跟着我出来创业的,这件事情能不能成就看我了,压力非常大。”

  如果不是唱吧的成功,就没有今天的陈华。之所以能一炮走红,运气是必不可少的,但最让陈华自信的是自己对产品的感觉,这是陈华在互联网打拼多年最核心的竞争力,也是他一次次“忽悠”成功的关键。

  这种对产品的感觉,不是靠调研、数据分析,而是靠多年经验的积累,是一种“直觉”。陈华说:“在互联网从业时间长了以后,见的东西多了,一看就知道是对还是错,有的东西靠数据、调查并不是很有效。”

  为用户不图一时的盈利

  2012年5月31日,唱吧成功上线,不到7天的时间,就拥有上百万的用户。而同类产品陌陌,实现上百万用户花了7个月的时间。之所以能一炮走红,产品的用户体验显然是第一位的。但在陈华看来,第一个版本是有瑕疵的。“第一个版本其实用户体验并不好,例如不停地闪退、不能发私信等。”

  陈华指出,要想成为“现象级”产品,必须把产品的核心功能做到极致。“唱吧第一个版本就把用户的核心需求解决得特别好,能让普通人唱出好听的声音,这个核心需求掩盖了它的瑕疵。当然界面要足够简单、漂亮,这也是必不可少的。”

  此外,还需要设计一套规则和方案,能够让产品形成自我传播和生产能力,实现用户的口碑传播。

  “唱吧提供用户基本的炫耀体系,那就是打榜。我们设计了一套算法,可以通过对用户听歌时行为的分析,判断这首歌是不是真正受欢迎。只有真正受欢迎的歌才能上榜,这样就很公平。用户会觉得没有上榜就是因为自己不够努力,而努力的办法就是拉人去关注。所以用户会拼命拉周围的朋友,形成口碑的传播。”

  陈华介绍说,当一个产品具备自我传播能力时,就会很“省钱”。对一个初创的APP产品,盈利主要靠流量,为了让更多的用户下载,很多时候必须花钱去做营销。“而唱吧上线后的一个多礼拜,我们一直没有花钱。”

  时隔两年,唱吧已经拥有1.5亿用户,日活量为500万,月活量达到3000万,经历了两轮融资。不过,陈华坦言,现在的唱吧还没有盈利。

  当问唱吧什么时候能盈利时,陈华却反问“为什么要盈利”。在陈华看来,互联网思维的核心就是规模足够大,赚钱不是靠单个用户,只有少数用户在为此掏钱,这就够了。而这部分用户为什么掏钱,是因为这个产品是有价值的,有价值的产品一定会有人为你掏钱。

  “现在我有1.5亿用户,假设有1%的用户付100块钱给我,就是1.5亿元,这个收入是很吓人的。”

  如今,陈华之所以会试水O2O,扬言要在五年内开2000家KTV,也是为了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陈华自信地说,“其实你站在用户的角度去思考,会发现传统KTV有很多问题,而我们的KTV一定会有新的玩法。”陈华坦言,做出这样“疯狂”的决定经历了痛苦的抉择。要做线下KTV,唱吧显然缺乏传统企业的基因,而资金也会是一大压力,唱吧准备好了吗?

  互联网思维贵在“颠覆”,当陈华这个“野蛮人”已经站到门口,传统KTV会为之颤抖吗?让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来源:http://www.jxsbsh.com/chuangyezhinan/235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