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舞蹈教育研究的相关论文

| 学舞蹈 |

【www.jxsbsh.com--学舞蹈】

  新时期少儿舞蹈普及教育在不断深化推广,很多的少儿舞蹈培训机构得到了蓬勃发展的机会,少儿舞蹈教育的形式也呈现出多元发展的态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欢!

  篇一

  《小议少儿舞蹈教育》

  摘 要:新时期少儿舞蹈普及教育在不断深化推广,很多的少儿舞蹈培训机构得到了蓬勃发展的机会,少儿舞蹈教育的形式也呈现出多元发展的态势。本文以作者多年在少儿舞蹈教育工作经验的积累和结合了较新的知识理论的学习为基础,对于少儿舞蹈教育美育实践和科学训练方面进行了新的思考。

  关键词:少儿舞蹈教育;美育;多元智能;科学训练

  中图分类号:J7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6-0121-01

  现如今很多高校的舞蹈类专业发展得越来越多,这使得家长在子女小的时候开始注重对他们进行少儿舞蹈教育,许多少儿舞蹈兴趣班和舞蹈队不断创建成立,让许多想子女学习少儿舞蹈有了多的选择机会。少儿舞蹈教育得到了很好的推广发展,关于少儿舞蹈教育的研究也日益丰富。下面就这方面进行讨论分析。

  一、少儿舞蹈教育是一种美育实践

  (一)美育实践是鲜活的体验过程

  美育是感性和情感的教育,美育过程实质上是一种审美体验的过程。知识的传授以概念和逻辑为中心,技能的学习以动作训练为中心,美育过程则是以审美体验为核心内容而展开。美育活动离不开审美体验,离开了审美活动这一特有的学习方式,美育便毫无意义可言。审美在本质上讲是一种体验活动,包括主体对审美客体的感知、理解、想象、联想等心理成分,同时还伴随着复杂的情绪与情感。对审美主体来说,客观存在的客体还不等于被意识到的客体,只有经过主体的体验等审美心态加以感受,自在的客体才能成为“我”所心领神会的对象。因此,不论是在审美欣赏还是审美创造的过程中,体验是审美主体获得审美经验不可缺少的心理过程。美育要唤起主体内在的心灵体验,美育也必须依赖体验这种独特的方式进行。

  美育实践的体验性,首先要以活动为中心。让学生成为审美活动的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引导其直接参与审美活动,并在审美过程中产生深切的审美体验。审美实践要以审美活动为中心,老师要充分给予学生感受与表达的空间来完成对美的感受与创造。其次要激发审美动机。美育教育要以学生审美动机的激发为起点。

  (二)舞蹈教育是生动的身心合一

  舞蹈的载体――肢体,是身心统一的肢体。舞蹈通过其载体表达出的情感不仅是我们能够用言语形容的,更是我们无法用文字传递描述的,内心深处的萌动与暗涌,甚至是我们还来不及用大脑思考就会通过肢体传达出最为直接、强烈、原始的冲动。舞蹈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特殊的影响与作用。

  人们因宣泄情感的需要创造了舞蹈,并在肢体的舞动中直观自身,于是兴起了舞蹈教育,以此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舞蹈教育是人的身体的自我修养,也是人的直观自身的行为,因此它是一种很实际的教育,它最为直接的接触是从人的皮肉这一生理层面开始的。但是它的辐射性和延伸性,使它在诸多心理层面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例如公园中的舞蹈晨练能使人感到生命的活力,从而乐观地面对生活;参与或观看大型舞蹈表演,可使人感到外部环境的安定与欢乐,从而增加安全感与自信心。

  (三)少儿舞蹈是天真的律动本能

  少儿舞蹈具有生动形象、感染力强的特点,舞蹈教育是对儿童进行艺术熏陶和情感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舞蹈学院中国舞等级考试教材的动作筛选,标准是一个手臂、头、腰或脚的动作,都是少儿可以做到并且喜欢做的动作。教材动作将众多简单的动作练习融于各类动物的形象模仿,各类生活场景的再现和各类游戏的场景模拟之中,让学生在学习动作的同时,感受自己肢体的变化所构成的不同形象,感受动作节奏的转换形成的不同质感。如中国舞考级第一级中的“擦玻璃”组合,学生在模仿擦玻璃的动作学习过程中,不自觉地掌握了小臂摇晃的动作,并且认识到擦玻璃的动态形象。

  少儿舞蹈的美育实践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观察模仿能力,还要培育学生的即兴表现能力和创造力。舞蹈的体验与模仿都是要经过对自己身体的关照与发现这一过程之后,再去用身体来展现。人体的运动具有先天性,尤其是少儿的肢体,还未形成各类程式化动作的动力定性,肢体动作的可能性大。教师的任务便在于开发挖掘学生的潜能,创造性地用自己的身体来传达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动作方式来表现自己的情感,不受任何教条的束缚。

  二、少儿舞蹈教育是一种科学训练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科学运用

  根据加德纳的理论,少儿舞蹈教育在发展学生身体―动觉方面智能的同时,还要留意空间、音乐、人际等智能因素,一方面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来发掘舞蹈资优学生,进而为他们提供合适的发展机会,使其茁壮成长;一方面利用多元智能理论帮助不善于舞蹈的学生找到自己的长处,并用其所长来扶助自身的弱项。

  少儿舞蹈教育的重点在于发展学生的身体―运动智能,任何舞蹈动作都离不开身体的运动,尤其是对于语言表达能力相对较弱的少儿,她们的情感表达简单、纯粹,多以肢体的运动为主要表达方式。此外,音乐智能的同步培养,同样是少儿舞蹈教育的主要任务。

  在实际的教学中,有的学生善于身体动作的控制而无法顾及与周围同学的空间关系;有的学生乐感很强却不能自如地掌控身体;还有的学生能够独舞而不会与他人配合练习融入小组。对于空间感较弱的学生,可以通过群舞的教学来发展其空间意识,在群舞的队形排列里将空间感弱的同学与空间感好的同学安排在一组,在各种队形的变化调度之间感受自己与周围人的关系,感受自己与整个队形的关系。对于乐感较弱的学生,可以通过舞蹈动作的内在节律配上相对应的音乐来开发其节奏感,通过舞蹈表演的情绪与音乐情绪的对应来开发其对音乐的形象感。对于人际智能较弱的学生,可以通过小组练习的方式来为其创造更多与人交流的机会,不仅是舞蹈动作的肢体交流,小组练习里涉及的言语交流、情感交流都是发展人际智能的有效手段。

  (二)合理有序的身体训练

  1.掌握最佳训练时期

  少儿时期是人体迅速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继婴儿期后,人生第一个生长发育的高峰期。舞蹈基本能力是舞蹈中各种运动能力的总称,由力量能力、柔韧能力、速度能力、灵敏能力、耐久能力等构成。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大多集中在儿童少年时期,如果错过了相应的快速发展期,则所对应的身体素质发展将很难达到理想水平。对少儿舞蹈教育而言,在各项身体素质的快速发展期训练相应的舞蹈基本能力对日后的身体技能学习都将打下坚实的基础。反之,不遵循身体素质发展的规律,过分地追求某项舞蹈基本能力的发展会阻碍学生的全面发展,甚至会夭折其舞蹈生涯。

  力量能力的最佳训练时期在12岁以后,12岁之前的舞蹈训练不宜过多地强调力量素质的发展。少儿舞蹈的力量能力训练应以动力性训练为主,如中国舞考级中的抬腿练习与芭蕾舞考级中的Adagio练习,动力腿始终在运动而没有长时间地控制在一个动作上。柔韧能力的最佳训练时期比较早,在5-9岁,这一阶段,柔韧能力会随着合理的舞蹈训练得到较快的提高。需要注意的是,柔韧能力的训练必须同力量能力的发展结合起来。一些舞蹈艺术团为达到短期的训练效果,在培养少儿时一味地发展柔韧而忽视力量,最后造成“有软度,用不上”的现象。速度能力的最佳训练时期在7-14岁,少年儿童时期,速度素质的发展着重于动作速率的提高。7-11岁左右,主要发展动作速度和频率。

  2.合理安排训练负荷

  训练负荷是进行舞蹈训练的基本手段,是对舞蹈者机体施加训练刺激,提高机体机能能力的基本形式。而训练负荷的安排,又受到舞蹈训练形式即舞蹈组合的制约,并需要借助舞蹈训练的时间量度加以确定。有关研究证明,少年儿童舞蹈学员的训练负荷阈相当于本人现有最大负荷能力的30%,因此,合理地安排和调控少儿舞蹈的训练负荷,是提高学生各项舞蹈基本能力的关键。少年儿童的骨骼富于弹性,韧性较好,不易骨折。但坚固性较差,承受压力和张力的能力不如成人,容易在过大、时间较长的外力作用下发生弯曲或变形。因此少儿舞蹈训练的负荷要以自身重力为基本形式。尤其柔韧能力的训练,需学生利用自身重力和力量所产生的动作进行练习,如地面趴青蛙和把干内甩腰等,切忌通过老师施加外部压力来加大训练负荷,这样容易造成损伤。力量训练的负荷要注意保持学生的体型,少儿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过大的训练负荷会阻碍正常的身体发育,导致肌肉体积提前发大。目前部分少儿舞蹈的培训为了追求一时的训练效果,常常是老师给学生压软度,并且无限度地加大某一动作的训练量,这些都是揠苗助长的行为,不利于学生舞蹈生涯的长远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少儿舞蹈不仅要注重美育实践和科学训练,还有许多要注意的方面。作者在这篇文章记录与整理了作者有关新近理论知识的学习与思考,还有希望起到指导的作用,使更多从事少儿舞蹈教育工作的人们能够不断地吸收新的知识来指导教学实践,然后帮助少儿舞蹈教育取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朝闻.审美心态[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9.

  [2]吕艺生.舞蹈美学[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1.

本文来源:http://www.jxsbsh.com/xingquaihao/400153/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