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历史上有什么有趣故事

| 创业故事 |

【www.jxsbsh.com--创业故事】

  南北朝历史上发生过许多特别有趣的故事,你想知道具体有哪些吗?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详细的内容!欢迎阅读!

  南北朝历史趣闻:魏晋最佳辩手

  魏晋之际,社会上流行清谈。这清谈不是唠嗑聊天,而是辩论,内容是玄学,形式上类似下棋,两人一主一客,主者亮出观点,客者提出质疑,边上或有数人凝神旁听。跟对弈者举棋不同,清谈者手里拿的是拂尘,仿佛是神仙。

  竹林七贤

  清谈成了一时风尚,上自朝廷大臣,下至草莽处士都很爱好。既然是辩论,难免要分胜负。有人曾对“以文谈致称于时”的庾龢说,你还是快快坚固堡垒吧,大家也许要来找你论辩了。庾龢说,那要看谁来了,如果王坦之来,我用偏师对付他就够了,如果韩伯来,我就只有渡河焚舟,跟他拼了。这感觉分明是在打仗了。不过,群众基础一好,竞技体育就强倒是事实。因此,魏晋时期涌现出不少善辩之士。

  许询就是一位辩论高手。《世说新语》载,许询对江湖上把他和王修相比很不服气,就乘许多名士都在浙江绍兴西寺清谈的机会,找他华山论剑,一决高下。这许询果然不俗,上来就使用各种辩论技巧,猛烈攻击,王修一下就被打败了。按理说,这许询该满足了,可他不。接下来,他又提出要求,双方互换观点,重新开战。也许王修也不服气,竟然应允。结果,几个回合下来,王修又败下阵来。想一想这许询也确实厉害,不管持哪方观点都能赢,辩才确实高超。再说,这许询第一次论辩时,已把各种辩论手段用得差不多了,何以换个观点还能以刚才的盾击败矛呢?想那诸葛亮舌战群儒,也不过持一观点,左推右攻而已,就是让孔明先生重新论辩一回,把“孙刘联合抗曹弊大于利”说出理来,估计也够呛。

  十多年前国际大专辩论会,每次都要评出一个最佳辩手。许询虽是个论辩高手,要说最佳恐难当此誉。《世说新语》里有这样一段记载:何晏位高望重,家里面清谈客人常常满座。王弼前去拜访。何晏听说过王弼的名声,整理出刚才清谈中认为很完美的玄理拿出来,问王弼还能不能辩驳。王弼于是开始发难,一下子把满座的人都讲得自认理屈,哑口无言。这还不算,王弼一看冷场了,于是一会儿正方辩手,一会儿反方辩手,自问自答,说的还尽是大家刚才讨论时没有深入到的。像《射雕英雄传》里武功高强的周伯通,他竟然会双手互搏术,在座人等除了以崇拜的眼光瞟瞟这位最佳辩手,啥也没得说了。

  因清谈内容“不亲世务”,违背了儒家入世理想,古人常以清谈误国评价之,现代有学者视清谈为高级学术交流活动,肯定了其积极的一面。不管如何评价,东晋范宁将“礼崩乐坏,中原倾覆”的责任归诸王弼、何晏,指斥“二人之罪,深于桀纣”,这从一个侧面可看出王弼在当时确实影响巨大。

  南北朝历史趣闻:东晋皇帝皇后共吃“仙丹”

  大臣们劝他,褚蒜子劝他,他都不听,反而认为吃得太少。不仅自己狂吃,还拉着皇后一起吃,到了365年正月,皇后王氏先死了。一个月后,他也中毒身亡。他活了25岁,只做了4年的皇帝。所以史称晋哀帝。

  桓温杀气腾腾的脚步越来越近,司马昱惊慌失措地步步后退。哪知道祸不单行,大后方又传来噩耗,东晋的两任皇帝接连死了,活得都不长。

  司马昱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桓温却是心中窃喜:这是上天在暗示我取代晋吧。

  19岁的司马聃死了

  361年,也就是谢万被废的第二年,东晋的第5任皇帝——晋穆帝司马聃驾崩,年仅19岁,在位17年。

  就在5年之前,司马聃14岁,按照惯例,加成人礼。皇太后褚蒜子看着他平安长大,松了一口气。向天下宣告,不再垂帘听政,退回到崇德宫养老。她已38岁,太累了,早想歇歇了,希望度过幸福安逸的后半生。

  然而建康城内开始发生诡异的事情,小孩子们到处在传唱一首歌谣:叫《阿子闻》。每一首的结尾都有一句话“阿子汝闻不?”声调凄苦,悲伤的气氛弥漫了整座城市。

  歌词谁写的?是谁教传唱的?不得而知。

  褚蒜子听到司马聃死去的消息,想起了这首歌,伤心欲绝,放声大哭:儿啊,你听到母亲的哭声吗?

  司马聃的妻子叫何法倪,何充弟弟何准的女儿,她和父亲一样,信奉佛法,不知道什么原因,和司马聃没有生出一男半女。

  褚蒜子没有办法,只好找其他人,谁最合适呢?选中了司马聃的叔伯兄弟司马丕。

  历史似乎开了一个玩笑。因为19年前,司马丕就该做皇帝了。

  当年,东晋的第3任皇帝成帝病逝,按照规矩,轮到长子司马丕即位,但当时他才两岁。权臣庾冰说:国家多难,应当立年长的人。

  于是成帝的弟弟登上皇帝宝座,为康帝。康帝死了,儿子司马聃即位,却没有后代,真是天意难料啊。康帝这一脉就绝后了,只好又回到哥哥成帝这一脉。

  这可能说明:如果真正属于你的,不要争,兜兜转转又会回到你手里。

  大才子死要面子活受罪

  就在这一年,还有个人死了,就是徐、兖二州的刺史郗昙。这两个州是朝廷最后的“自留地”,其他的地盘都“姓桓”了。

  建康要负隅顽抗,桓温要一统天下,双方火药味很浓。

  朝廷看中的一个人叫范汪。他在历史上名气不大,但在当时他的新闻也上过一两次“头条”,因为他脸上有个招牌,上面刻着两个字:“装逼”。

  范汪本人很有才学,但喜欢假装清高、矫揉造作。他先后做过庾亮、桓温的幕僚,应当说和两个领导关系都不错。桓温出于对他的感谢,上表朝廷请求让这个“秘书”任江州刺史。

  范汪想:桓温权倾天下,如果我去上任,别人都认为是走后门的,多丢人啊,一切要靠自己的奋斗。

  于是上表朝廷,申请去做东阳(今浙江金华、义乌一带)太守。也就是说,放着省级干部不做,主动要求做市级干部,轰动一时。

  桓温大丢面子,好心当成了驴肝肺。

  司马昱看在眼里,喜上心头,决定把他拉拢过来。此时郗昙死了,司马昱任命他继任徐、兖二州刺史。

  当然,范汪确实有一层意思:建康和桓温斗得厉害,他站到朝廷一派,要和桓温划清界限,因此迅速走马上任。

  桓温气得七窍冒烟,决定借刀杀人灭了这个“叛徒”。他命令范汪率军北伐,希望他和前燕军队拼个两败俱伤。范汪说看不到皇上的诏书,摇摇手对老领导说NO。

  桓温没有耐心了,直接下“毒手”,上表朝廷要求把他废为庶人。司马昱想营救,但不敢得罪桓温,只好“丢卒保车”,范汪就成了权力斗争的牺牲品。

  范汪回到东阳郡后,也不沮丧,四处讲学,游山玩水,日子过得逍遥,名气反而越来越大。桓温想取天下,要笼络人心,不愿把事情做绝,希望一笑泯恩仇。范汪也想通了,还是桓温的大腿更粗,以前是抱错了。

  等到桓温到姑孰时,范汪特意跑过去投奔他。

  桓温听说这个大名人“回心转意”,特别激动,在门口伸长了脖子苦等。范汪走进院子后,桓温拉着他的手像多年的老朋友,不停地寒暄,回头对手下袁宏说:让范公暂时先担任太常卿吧。

  范汪刚刚坐下,桓温说了一大堆好话,对以前做法表示诚挚的歉意,由衷地表达内心对他的仰慕之情。范汪本来是请“老领导”帮忙找个官做,但又怕别人嘲笑他趋炎附势,有损名声,就说了一句:我虽然来拜见您,但是正巧有个儿子葬在这里,主要是来扫墓的。

  桓温一听,大失所望,全身无力,只说了几句话就回去了。从此范汪再也没有得到重用。他也后悔失言,死要面子活受罪,但一次错过,再无机会,后来病死在家中。

  皇帝皇后吃药死了

  司马丕即位后,按照常理,对这个失而复得的皇位应当倍加珍惜,然而让所有人吃惊的是,他根本没兴趣。他只有一项爱好:吃药。这个药叫“仙丹”,就像太上老君炉子里面的宝贝,孙悟空就偷吃了好几颗。

  材料:石钟乳、白石英、石硫磺等矿物质,外加雄黄、雌黄等。

  方法:放在密封的鼎里,用火来烧炼,产生的新物质就是仙丹。

  因为少量食用“仙丹”能精神亢奋,所以大部分人认为这是个好东西,对身体有益。实际上,吃多了对身体有害,就像毒品一样。

  但司马丕不管,大口大口地吞,最后饭也不吃了,天天吃丹药。最后身体萎缩,瘦骨嶙峋,已经不能下床。

  大臣们劝他,褚蒜子劝他,他都不听,反而认为吃得太少。不仅自己狂吃,还拉着皇后一起吃,到了365年正月,皇后王氏先死了。一个月后,他也中毒身亡。他活了25岁,只做了4年的皇帝。所以史称晋哀帝。

  他的字“千龄”,意味千年、千岁,因为东晋的皇帝大多是“短命鬼”,家人多么希望他摆脱这个魔咒啊。

  他为什么狂吃?就是幻想长生不老,能成神仙,结果真的年纪轻轻就“羽化成仙”了。

  这不是他个人的想法,在当时非常流行,贵族官僚、风流名士几乎无人不吃,是时尚、有身份的象征。招待客人为了表示热情,都会把“仙丹”拿出来给大家尝尝。

  这种风气与一个“炼丹人”的提倡有关系,他是一个奇才,还有成就在世界上排名第一。

  南北朝历史趣闻:苏峻之乱后东晋重建宫城

  建康城内,陶侃和王导对面相望。这是两人第一次见面,一个是封疆大吏,战功显赫;一个是文臣之首,德高望重。双方拱手试探,刹那间,都感觉到了一股雄浑的内力滚滚而来,不自觉地各自后退三步。

  苏峻之乱

  在两人的四周,是冒烟的废墟、毁塌的宫墙,残缺的房屋,流离的百姓。

  祖逖留下了一个后代

  先说说另一个叛将的结局。

  苏峻一死,祖约就感觉到末日来临,在江边吹来的刺骨寒风中,他带了亲信、宗族几百人逃往后赵。对石勒来说,祖逖是一生畏惧的敌人,也是一生敬重的朋友。而这个无耻的弟弟,石勒非常鄙夷。如晾咸鱼一样,先放在阴冷的角落,没有接见,只是托人带话给他,说:你背叛朝廷,如今走投无路才投降我,难道我这里是藏污纳垢的地方吗?

  祖约无言以对,呆若木鸡。过了很久,石勒勉强赦免了他。但过了一年,总觉得他是爬在身上的虱子,很不舒服,决心捏死他。祖约宗族有100多个男人统统处死,妇女、妻妾赏赐给了胡人。

  但有一个人死里逃生。

  祖逖以前身边有个奴仆叫王安,匈奴人。为人勤快,祖逖非常喜欢他。但是看到王安怀念故乡,不忍心留他在这里。就说:我身边也不差你这一个人,你还是回老家,去投靠石勒吧!

  然后赠给他一些盘缠,送他回去。王安到了石勒军中,作战勇猛,很快被提升为左卫。

  祖约被杀时,王安非常伤心,说:祖难道就这样绝后了吗?

  他悄悄赶到刑场,买通了行刑的人,偷偷把祖逖刚满10岁的儿子祖道重带了出来,藏在一个寺庙中,当了小和尚。直到石氏灭亡后,祖道重才敢露面,逃回到江南。但那时已天翻地覆,他无依无靠终老一生。

  王导和陶侃妥协

  曾经的军政一把手司马羕因为附和苏峻被赐死,他这一族都被杀光。其他余党一个个都受到严惩,没什么争议。但逮捕一个叫卞敦的人时,却遇到了麻烦。

  他是卞壸的堂兄,其实也是个老革命,为东晋的成立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当时他任湘州(今湖南等一带)刺史。陶侃从荆州(今湖北等一带)出发讨伐叛军时,通知他有人出人,有钱出钱。但卞敦一毛钱不出,一粒米不给,仅仅派了督护荀璲领几百人交差事。堂堂的省级干部在打发叫化子啊。朝野上下,一片骂声。陶侃愤怒不已,忍而不发,终于等到了秋后算账的时候。

  整个案情看起来并不复杂,为什么会让司法机关为难呢?原来他背后的“大老板”是王导,他去湘州,带了一项秘密的任务,那就是:监视陶侃。是王导安插的耳目。

  苏峻占据建康时,王导看不清未来走向,没有给他发出任何指示。卞敦自然就不会听从陶侃调遣。

  王导对这一切心知肚明,立即上书朝廷为卞敦求情,理由是:现在大乱,应当宽恕才能稳定局势,否则人心惶惶。

  两大“巨头”一个要杀,一个要保,成帝也犯了愁。他还是孩子,不知道站到哪一边。

  双方一交手就感觉到彼此背后强大的力量,知道纠缠下去会两败俱伤,私下做了一个交换。

  陶侃答应不再追究卞敦。王导本意是让他南下做广州刺史,但卞敦不愿意,就在中央任了一个闲职。

  王导默许了陶侃的上表:撤销湘州,并入荆州。朝廷随后同意了这一请求。这是陶侃梦寐已久的事,卧榻之侧,这只猛虎日夜盯着他,让他寝食难安。终于不费吹灰之力关进了自己的牢宠。

  这样在西晋末年分出的湘州,又和荆州合二为一。相当于今天的湖北、湖南又成一家人了。陶侃此时成了交州、广州、宁州、雍州、荆州、益州、梁州七大军区的负责人,控制了半个东晋。

  双方第一次交手,以妥协而告终,陶侃心满意足地返回荆州。

本文来源:http://www.jxsbsh.com/chuangyezhinan/130784/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