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的名人创业故事范文(精选五篇)

| 创业故事 |

【www.jxsbsh.com--创业故事】

第一篇: 励志的名人创业故事

王永庆早年因家贫读不起书,只好去做买卖。16岁的王永庆从老家来到嘉义开一家米店。那时,小小的嘉义已有米店近30家,竞争非常激烈。当时仅有200元资金的王永庆,只能在一条偏僻的巷子里承租一个很小的铺面。他的米店开办最晚,规模最小,更谈不上知名度了,没有任何优势。在新开张的那段日子里,生意冷冷清清,门可罗雀。

刚开始,王永庆曾背着米挨家挨户去推销,一天下来,人不仅累得够呛,效果也不太好。谁会去买一个小商贩上门推销的米呢?可怎样才能打开销路呢?王永庆决定从每一粒米上打开突破口。那时候的台湾,农民还处在手工作业状态,由于稻谷收割与加工的技术落后,很多小石子之类的杂物很容易掺杂在米里。人们在做饭之前,都要淘好几次米,很不方便。但大家都已见怪不怪,习以为常。

王永庆却从这司空见惯中找到了切入点。他和两个弟弟一齐动手,一点一点地将夹杂在米里的秕糠、砂石之类的杂物捡出来,然后再卖。一时间,小镇上的主妇们都说,王永庆卖的米质量好,省去了淘米的麻烦。这样,一传十,十传百,米店的生意日渐红火起来。

王永庆并没有就此满足。他还要在米上下大功夫。那时候,顾客都是上门买米,自己运送回家。这对年轻人来说不算什么,但对一些上了年纪的人,就是一个大大的不便了。而年轻人又无暇顾及家务,买米的顾客以老年人居多。王永庆注意到这一细节,于是主动送米上门。这一方便顾客的服务措施同样大受欢迎。当时还没有 送货上门 一说,增加这一服务项目等于是一项创举。

王永庆送米,并非送到顾客家门口了事,还要将米倒进米缸里。如果米缸里还有陈米,他就将旧米倒出来,把米缸擦干净,再把新米倒进去,然后将旧米放回上层,这样,陈米就不至于因存放过久而变质。王永庆这一精细的服务令顾客深受感动,赢得了很多的顾客。

如果给新顾客送米,王永庆就细心记下这户人家米缸的容量,并且问明家里有多少人吃饭,几个大人、几个小孩,每人饭量如何,据此估计该户人家下次买米的大概时间,记在本子上。到时候,不等顾客上门,他就主动将相应数量的米送到客户家里。

王永庆精细、务实的服务,使嘉义人都知道在米市马路尽头的巷子里,有一个卖好米并送货上门的王永庆。有了知名度后,王永庆的生意更加红火起来。这样,经过一年多的资金积累和客户积累,王永庆便自己办了个碾米厂,在最繁华热闹的临街处租了一处比原来大好几倍的房子,临街做铺面,里间做碾米厂。

就这样,王永庆从小小的米店生意开始了他后来问鼎台湾首富的事业。

第二篇: 励志的名人创业故事

金店算是一种特殊的行业,不知底细的人,老板是绝对不敢滥用的。周家曾与郑家交往甚深,懂事的阿彤自小就给周家留下良好的印象,赶上 周大福 金铺正好缺可靠的伙计,便接纳了小阿彤。

郑裕彤从杂役干起,每天扫地、擦灰尘、洗厕所、倒痰盂等里里外外的清洁工作,等一切准备停当后,他再和姗姗来迟的大伙计们一起开店门做生意。懂事的小阿彤一个心眼想着不辜负老板的 不弃之恩 ,老老实实,勤勤恳恳地工作。

周大福 金铺因入行较晚,因此店面在当时名气不大。入店后不久,阿彤的勤劳和在工作中体现的智慧逐渐被周至元所赏识。此后仅半年时间,周至元就提升郑裕彤正式在金行当学徒了。

当时,由于广州、香港沦陷,不少金铺迁移澳门,金铺几乎随处可见,竞争十分激烈。郑裕彤似乎天生便是为黄金珠宝而生,他对做珠宝生意极有兴致,很快就掌握了坐店营销的要领并痴迷似的钻进了行当。

后来郑裕彤才知道,父母亲与同在广州绸缎庄做过伙计的周至元一家是患难之交,情同手足。周、郑之妻又同时有喜,于是两家 指腹为婚 约定了亲家。天公作美,周家生了女儿,郑家生了男儿,恰好成了天生一对。到 周大福 金铺学徒时,父亲担心儿子以 郎婿 自居,而不求上进,没有告诉他这件事。

三年后,在周至元的主持下,郑裕彤果真与周家的掌上明珠周翠英结为连理。那年夫妇俩同是18岁,其后50余年直至今日,夫妻俩始终相敬如宾。

1946年,21岁的郑裕彤到香港设立了 周大福分行 。他跑遍了全港各家金银珠宝行,集各家之所长用于领导分行的经营,使分行生意十分看好。但郑裕彤并不满足,他清醒地认为: 在商场上 守业 就等于 败业 ,要在不断创新中前进才能图谋发展 。因此,他又一改原有的资本结构模式,邀集同事,组建 周大福珠宝金行有限公司 ,这也是香港金饰珠宝业最早的有限公司机构。

当时在香港,金铺比比皆是,竞争十分激烈。那时,黄金成色一律为九九金,而郑裕彤却大胆投入资金,首创制造了九九九九金,率先开创了金饰制造的新工艺,同时也领导了消费领域的新潮流,此项壮举为 周大福 今后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郑裕彤锐意进取,不断开拓新市场,短短几年, 周大福 分行便已增至11家。

当郑裕彤将 周大福 推上一个新台阶后,他又开始向新的领域进军了。

把目光转向钻石业

郑裕彤具有极强的驾驭市场的能力。在香港,郑裕彤享有 珠宝大王 的美称,而这还不仅仅指他的金饰,更有后来使他进入世界珠宝之林的钻石业。

按照国际上的规定,持有 戴比尔斯 牌照,方可批购钻石,而全世界也不过只有500张这种牌照。一些业内人士称: 要从戴比尔斯购到钻石,简直比从天上摘星星还难 。

郑裕彤并未因此而退却,他绞尽脑汁,顿生主意,他决定在南非买下了一间持有 戴比尔斯 牌照的公司。不但使他顺利拥有 戴比尔斯 牌照,并且到70年代,郑裕彤已成为香港最大的钻石进口商,每年的钻石入口量约占全港的30%。

第三篇: 励志的名人创业故事

这是一个难得的兄弟创业故事,其理性堪称标本。12年前的那个秋天,马化腾与他的同学张志东 合资 注册了深圳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之后又吸纳了三位股东:曾李青、许晨晔、陈一丹。这5个创始人的号,据说是从10001到10005.为避免彼此争夺权力,马化腾在创立腾讯之初就和四个伙伴约定清楚:各展所长、各管一摊。马化腾是ceo(首席执行官),张志东是cto(首席技术官),曾李青是coo(首席运营官),许晨晔是cio(首席信息官),陈一丹是cao(首席行政官)。

之所以将腾讯的创业5兄弟称之为 难得 ,是因为直到_年的时候,这五人的创始团队还基本是保持这样的合作阵形,不离不弃。直到腾讯做到如今的帝国局面,其中4个还在公司一线,只有coo曾李青挂着终身顾问的虚职而退休。

都说一山不容二虎,尤其是在企业迅速壮大的过程中,要保持创始人团队的稳定合作尤其不容易。在这个背后,工程师出身的马化腾从一开始对于合作框架的理性设计功不可没。

从股份构成上来看。5个人一共凑了50万元,其中马化腾出了23.75万元,占了47.5%的股份;张志东出了10万元,占20%;曾李青出了6.25万元,占12.5%的股份;其他两人各出5万元,各占10%的股份。

虽然主要资金都由马所出,他却自愿把所占的股份降到一半以下,47.5%。

要他们的总和比我多一点点,不要形成一种垄断、独裁的局面。

而同时,他自己又一定要出主要的资金,占大股。

如果没有一个主心骨,股份大家平分,到时候也肯定会出问题,同样完蛋 。

保持稳定的另一个关键因素,就在于搭档之间的 合理组合 。

如果说,其他几位合作者都只是 搭档级人物 的话,只有曾李青是腾讯5个创始人中最好玩、最开放、最具激情和感召力的一个,与温和的马化腾、爱好技术的张志东相比,是另一个类型。其大开大合的性格,也比马化腾更具备攻击性,更像拿主意的人。不过或许正是这一点,也导致他最早脱离了团队,单独创业。

可以说,在中国的民营业中,能够像马化腾这样,既包容又拉拢,选择性格不同、各有特长的人组成一个创业团队,并在成功开拓局面后还能依旧保持着长期默契合作,是很少见的。而马化腾成功之处,就在于其从一开始就很好地设计了创业团队的责、权、利。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权力越大,收益也就越大。

第四篇: 励志的名人创业故事

清华IT男贾冉辞去高薪工作,创设果酷网。如今,他已凭借上千万的年销售额,成为国内最大的“鲜切水果王”。这位“80后”是怎样“切”出财富人生的?

不当淘宝金领, 清华硕士辞职卖水果

贾冉1983年出生,从北京理工大学毕业后,考入清华大学软件工程系读研究生。硕士毕业后,贾冉先后进入BEA、IBM和淘宝公司做软件工程师。

在淘宝公司工作期间,贾冉每天对着电脑不停地忙碌,早上带到公司的苹果,往往又在晚上原封不动地带回了家。而这在同事中也是常见的事儿。贾冉的不少同事选择中午跑去距离公司5分钟路程的星巴克,买上一杯不到10块水果切片的“水果杯”。这触发了贾冉的“生意直觉”:如果把洗好、切好的水果送到注重健康的白领上班族面前,一定会大受欢迎!

通过一番市场调查,贾冉发现国内还没有人做“鲜果切”生意,市场空间很大!,美国一家名为Ready Pac的鲜果切公司创造了7亿美金的销售奇迹,成为该领域的一个标杆。

发现商机后,贾冉毅然辞掉了工作。当时他在淘宝的年薪是30万元,公司还给他分了不少期权股票,辞职意味着他放弃了这诱人的一切。父母和朋友听说此事后非常惊愕,坚决反对。贾冉不得不请出两个志同道合的朋友,轮番请自己的父母吃饭,给他们讲做“鲜果切”生意的可行性,两位老人这才渐渐放下悬着的心。

6月,贾冉拿出10万元积蓄,与两名合伙人一起成立了果酷网——一家专门做“鲜果切”定制和配送服务的电子商务网站。

7月,在北京市朝阳区一栋6层居民楼里,全国第一家专卖“鲜果切”的公司开张了。

“攻占”百度总部, 生意起死回生

把水果洗干净切了卖,这个看似毫无技术含量的生意,真正做起来却并不简单。网站页面不好看,贾冉与合伙人每天编程到凌晨两三点;宣传不到位,他们天天顶着烈日在地铁口散发传单,访问量却总上不去;库房、加工车间都在位于顶层的公寓里,每天得爬十几趟楼梯,把讨价还价批回来的五六百斤水果,一箱箱地扛上去……然后搬到加工间切割、包装,最后再配送到客户手中。

虽然团队付出了很多的辛劳和努力,公司却依旧入不敷出。由于果酷网最初走的是面对个人消费者的路线,订货数量很少,而配送费用却很高。比如一个人在网上订20元钱的水果,配送费用就要10元。开业前几个月,公司每天的平均支出是1500元,而收入仅为1000元。

不到半年时间,贾冉当初的10万元投资就亏损一空。雪上加霜的是,由于刚开始水果加工车间的条件不好、设备简陋,初,工商局和卫生局的人联合执法时,突然把贾冉公司所有的设备和办公用品查抄了,连一台电脑都没剩。冷静之后,他想通了:“做食品行业,最关键的是保证食品的安全和卫生,清洁的生产环境和标准的装配环节,是最基本的要求。”贾冉在第一时间改造了生产加工车间,在办齐了所有营业和卫生许可证之后,公司才重新运营。

但个人客户口味“众口难调”、品牌没有说服力、物流成本高昂等一系列经营难题,即将把贾冉的公司逼向倒闭的边缘。怎么办呢?

203月的一天,他无意间走进北京一家汽车4S店,店内等候区桌子上摆放着一盒五颜六色的糖果。“既然会用糖果招待客人,那也不会拒绝水果,不少企业的员工午餐里就少不了水果,与其吃一个整梨,大家更乐意吃水果拼盘。”贾冉灵感乍现。

一次次碰壁、一次次尝试后,这家4S店最终成为贾冉的第一个大客户,每天向果酷网定制100份果盒。仅此一单生意的利润,就足够维持他公司的日常开销了!成功签下第一家公司客户后,贾冉几经思索,决定把公司业务从个人客户转向企业客户。带着自己的“鲜果切”果盒,他和团队成员开始在北京各大商圈广泛撒网,每一家金融机构、互联网公司、服务机构都是他们的目标,主要寻找那些重视员工福利的企业。

带上一整袋的“鲜果切”,他一趟趟走进百度大楼推销自己的产品,通过一个多月的不懈努力,年4月,他终于从百度采购部门一位负责人的手里,拿下了针对互联网企业的第一份大订单!

就这样,在开张8个月后,贾冉的现实版“水果忍者”生意终于扭亏为盈,每月竟有了六七万元的利润。

年销1000万, 小水果“切”出大梦想

在圈子里有了口碑后,销售“窗口”慢慢打开,腾讯、优酷、搜狐,一家家大名鼎鼎的企业,逐渐进入了贾冉的客户名单。可随着销量大增,问题也随之而来,由于企业客户通常将价格压得很低,一盒5块钱的水果切块,只能赚上四五毛钱。这样一来,如何减少水果损耗的问题,摆在了贾冉面前。

不像其他商品,水果对保质期有着严格的要求,隔夜的草莓、葡萄要被处理掉;每一箱橘子里发现两个烂的,就意味着从一天两吨的橘子中要扔掉几大箱烂橘子。

贾冉通过考察美国“前辈企业”Ready Pac,查找相关的资料文献等,总结出一套技术规范,比如刀子多长时间消一次毒,整个流程是怎样的,果块要先浸泡再晾干……

重视数据收集的互联网“老本行”,也帮了贾冉的大忙。在他的工作电脑里,有一个庞大的数据文件,里面记录着果酷网创建以来,每一笔生意、每一盒水果的价格、每一次客户反馈。

在数据库的基础上,一次次编码、一次次改程序,前后经过一年时间的反复调试,贾冉在网站上线了自己研发的后台管理系统。如今,从客户下单到搭配水果、订单生成,全部由系统自动完成,6个小时内便可将产品送到顾客桌上。

“我们是先拿订单,再去批水果、加工、出货。”贾冉说。除了加工过程中的必要程序外,他的食品加工厂实现了水果的“零损耗”。

资金短缺,是创业者遇到的普遍难题。,为了让自己的“鲜果切”企业上规模,贾冉四处寻找投资人,先后接触几十家投资公司未果之后,另一扇幸运的大门为他打开了,

205月,一位在电视台做编导的朋友跟他说,电视台有一档投资创业节目,问他愿不愿意参加。贾冉觉得这是个好机会。节目现场,经过几轮的提问之后,他的现实版“水果忍者”项目获得了评委的认可,贾冉和投资人签订了150万元的投资意向书。

成功融资后,公司购置了先进的切割和保鲜设备,并吸引了一批人才加入,从此果酷网迈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企业客户量从几十家迅速扩展到200多家。年,贾冉公司的销售额高达1000多万元,实现纯利润170万元。

靠创意起家的生意,经常会面临着被抄袭的风险,尤其是像果酷网这样看起来几乎没有技术门槛的公司。对此,贾冉显得颇为淡定:“‘鲜果切’一开始是没有技术含量,不过到了一天销售1万份的时候,就不一样了。果酷网做了3年,积累了不少行业经验。”

以颇具特色的电脑自动配餐为例,果酷网每天送出的万份果盒产品并非由人工搭配而成,而是系统根据以往的数据,得出在这个时节什么水果最便宜、什么水果的口感最好,从而能够以较低成本达到最好的观感和口感要求。

此外,果酷网还研发了一种3分格的果盒,避免水果之间由于接触和碰撞而产生串味和细菌滋生等问题,并获得了包装专利,这也是标准化生产的一部分。企业还可以直接通过网站对接系统,进行下单、支付、订单更改、对账等环节,剔除了繁复的人工沟通环节。

不过,贾冉最看重的是果酷网的品牌和定位:“我们不是卖水果的,而是做企业服务、员工福利的。”无论是在说服客户时,还是在激励员工时,他都抱着这样的理念。如今,他们每月有20吨果盒被送往奔驰、宝马的4S店,腾讯、新浪、百度等公司的办公大楼。,果酷网至少将创收300万元!

下一步,贾冉还要打开上海、广州、深圳的销售市场,完全占领一线城市,之后让“鲜果切”在全国遍地开花。“4年之内,我们要把公司做成上市企业!”对于公司未来的发展,这位清华IT男显得信心百倍。

第五篇: 励志的名人创业故事

美国某城30英里以外的山坡上有一块不毛之地,地皮的主人见地皮搁在那里没用,就把它以极低的价格出售。新主人灵机一动,跑到当地政府部门说:我有一块地皮,我愿意无偿捐献给政府,但我是一个教育救国论者,因此这块地皮只能建一所大学。政府如获至宝,当即就同意了。

于是,他把地皮的2/3捐给了政府。不久,一所颇具规模的大学就矗立在了这块不毛之地上。聪明的地皮主人就在剩下的1/3的土地上修建了学生公寓、餐厅、商场、酒吧、影剧院等等,形成了大学门前的商业一条街。没多久,地皮的损失就从商业街的赢利中赚了回来。

经典名人创业励志故事:买我的马戏票免费赠包花生

美国宣传奇才哈利十五六岁的时候在一家马戏团做童工,负责在马戏场内叫卖小食品。但是每次看戏的人不多,买东西吃的人则更少,尤其是饮料,很少有人问津。

有一天,哈利突发奇想:向每一位买票的观众赠送一包花生,借以吸引观众。但是老板坚决不同意他这个荒.唐的想法。哈利用自己微薄的工资做担保,请求老板让他一试,并承诺说,如果赔钱就从他的工资里面扣:如果赢利了,自己只拿一半。老板这才勉强同意。于是,以后每次马戏团的演出场地外就多了一个义务宣传员:“来看马戏喽!买一张票免费赠送好吃的花生一包!”在哈利不停的叫喊声中,观众比往常多了几倍。

观众进场后,哈利就开始叫卖起饮料来,而绝大多数观众在吃完花生之后觉得口渴都会买上一瓶饮料。这样一场马戏下来,营业额比平常增加了十几倍。其实,哈利在炒花生的时候加了少量的盐,这样花生更好吃了,而观众越吃越口渴,饮料的生意自然就越来越好了。

本文来源:http://www.jxsbsh.com/chuangyezhinan/493960/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