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高考话题作文

| 办公文秘 |

【www.jxsbsh.com--办公文秘】

  1

  某公司的一名打字收发员,每月要经办3000多元的办公耗材和邮寄费用。面对经理提出的节约要求,他曾想:“费用高和我有什么关系,我一个小小的打字员能有什么办法呢?”然而,随着对节约认识的提高,他开始在工作中尝试一些小改革,如复印纸双面使用等,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每个月的办公耗材和邮寄费用比以前减少了一半。这位爱岗敬业的有心人深有感触地说:“想着我这个小小的岗位一年也能为公司省下这么多钱,节约的快乐油然而生。”

  节约的快乐来自哪里?在一定意义上,节约是一种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是一种品质素养和美德。在很多时候、很多地方,节约不是“可为不可为”,而是“为与不为”,愿为则百事可成。把节约看作创造价值、塑造自我的机会,就会千方百计地厉行节约,体味“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成就感。如果视节约为麻烦,把节约当负担,就难免被动应付,对浪费现象熟视无睹。

  节约如井,深挖下去,不但洞开聚集财富的源泉,而且涌流愉悦心田的快乐,何乐而不为?

  3、食堂一周倒掉一亩粮

  大学食堂一周被倒掉的饭相当于一亩地的产量!学校一年浪费的电量足够一个普通家庭用58年!这是某高校学生自己调查得出的结果。

  面对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每个人都需要扪心自问:“我们凭什么浪费?”因为花了钱就可以为所欲为吗?钱是你们的,但资源却是大家的!因为饭菜不合口味吗?这简直是强词夺理的混账理论!食堂的饭菜未必十全十美,但同样是劳动成果。在你把饭菜倒进垃圾桶的同时,就构成了对别人劳动的不尊重,更是在挥霍父母的血汗。须知,任何人都无权浪费!不能无知和麻木到这种程度!

  仅仅一周的时间就有相当于一亩地产量的饭被倒掉,说明浪费普遍存在。然而,比现象更可怕的是学生们的漠然和节约意识的极度匮乏。所以,对浪费仅仅痛心疾首地反思是不够的。学校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节约资源的规章制度,并把节约付诸行动,更应该教育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宣传节约意识。作为大学生,不能把节约看成小事。诸葛亮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可见,勤俭实在是一个人修身养德的必备条件啊。

  2

  在水箱中放砖头,按中国人的说法算是十足的"小家子气"。然而,日本丰田公司正是靠这"小家子气"发"家"致富,走向成功的。这种巨富不忘节俭的精神,是多么难能可贵!

  时下,改革开放的富民政策如春风化雨,使一部分企业和个人走上了富裕大道。但富裕之后,人们是否都像丰田公司那样"富了不忘节俭"呢?笔者曾多次路见躺在路上的一分硬币,但熙来攘往的行人连眨一下眼睛都不愿意,任凭脚踏车碾。"捡到一分钱"交给警察叔叔的童谣已成绝唱。这里有个真实的例子。某地有一造纸厂,原是个较为景气的小厂。但自从来了个颇具"开拓"精神的厂长之后,该厂很快破了产。原因正是铺张奢侈。三天一小宴,七天一大宴,厂长出差一趟深圳,回来报销万元。"回扣"落进私人腰包,肥了个人,损了众人。长此以往,这样的企业怎不败落?最终,工人只能拿基本工资的30%,回家待业。时下操办红白喜事的规模,愈演愈烈,不请上几十桌,不花上几千几万的,绝不会收兵。

  实事求是的说,我们并不富裕,不少地区仍笼罩着贫困的阴影,可是,有些地方,越是贫困越奢侈铺张。据《文摘周刊》载:A县是贫困县之一,国家每年拨给2000万元的扶贫款,中国人民银行还提供好几百万元的优惠贷款。在这个人口不到27万的山区县,仅扶贫款就年人均75元以上。可就是这个县,它去年的财政支出比人口50万的邻县还多200万元。人们在该县政府会议室里看到的情景也令人吃惊:地面铺着猩红色豪华地毯,茶几上摆着全套高档玻璃钢茶具,紧靠高级贴墙纸排着一溜高级沙发,还摆有塑料花。这里根本找不出一点贫困的影子,倒反让丰田公司自惭形秽。贫困,仍念念追求奢侈,这是一种悲哀。想想丰田精神,看看今日自己,不知有何感想?

  俭朴,乃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早在800年前,司马光以亲切的笔调写下了《训俭示康》,告诫其子司马康要"以俭素为美",不要"以奢靡为荣"。方志敏身为将军,经手的款项以百万计,但他的财产却是几件破汗衫和破袜子。敬爱的周规定自己的主食要吃三分之一的粗食,一双布鞋底磨穿了三次,还要缝起再穿,牙刷只剩下一半毛,还继续使用,连用的毛巾也补上补钉。这样的例子还可以举出许多。

  正是这无数事实,证明了"俭朴"是人们不可缺少的美德;正是无数人的经历,赋予了它丰富而深刻的意义。一个人,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如果想有所为,就绝不能竭尽心力去装点自己的生活,把奢侈享乐作为人生的目的,而必须以勤俭朴素作为自己道德的准则,并且身体力行。而奢侈往往是一条绳索,只要被它束缚,就很难再迈步向前。当然,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了,原有的生活方式在发生着变革,消费观念也相应发生了较大变化,我们不能否认这种现象,但我们也绝不能抛弃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节俭。

  我们说节俭,并不是在当今仍推崇"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做法,而是要从前辈的优良传统中吸取艰苦奋斗的精神,从而加倍珍惜今天的幸福。"浪费犹如河决口,节约好比燕衔泥。"只有时时不忘"节俭",社会主义这个"家"才能日益兴旺发达。当然,今天和发达国家比较起来,我们还没有富,要讲节俭。倘有一天,我们富了,也更应该多节俭,这就是日本丰田公司的"小家子气"给我们的深刻启示。

  3

  有一个人,他贫苦出生,但却成为首屈一指的富翁;有一个人,他的一生都在为广大人民群众设想、奉献,克己奉公;有一个人,他以身作则,管理有方,讲究诚实与信用;有一个人,他追求无穷无尽的智慧与真理;他是世界的光荣,华人的骄傲,人民道德的楷模……

  他,是李光前,是赫赫有名的李光前。当我读了《一代风范李光前》这本书后,才知道世界上竟有如此伟大的这么一个人。

  他,一位富豪,有因为富贵显荣而肆无忌惮地一掷千金吗?不,它不是这样子的人,他们只求食不求甘的生活,自己克勤克俭,却总明白广大人民群众的心思,为他们无私的奉献着。

  他,小时候家境贫寒,生活拮据。但是因为他懂事,所以他非常努力的学习,珍惜每时每刻,珍惜每元每分。他十分俭省,总为父母着想,放学后也总去想办法赚钱,为家庭分忧。真所谓贫不学俭啊!

  人人都说“贫不学俭,富不学奢”。李光前他贫穷的时候,不用学俭省,自己就会俭省,但有应了“富不学奢”吗?不,俗说应是“富不学俭”。一般人都似乎是穷时节俭,富时奢侈。但李光前穷也俭,富也俭。只求吃得饱,穿得暖。他一生俭省的那些钱,救济了多少苦难人民呐!所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他就是有着这样的意念,才有这样的成就。直到他逝世前,还让子孙继续为人民贡献。真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啊!

  听说过季子文吧!他是一位德高望重的上卿。但他却以节俭为立身的根本,要求家人过俭朴的生活。他除了朝服外,似乎没有一件像样的衣服。有位叫仲秋的人,见他如此的俭朴,上前劝说道:“你贵为上卿,但听说你禁止妻妾穿丝绸,不许用粮食喂嘛,你也不注重个人的外表,你不觉得这样显得太寒酸,有损于我们的国威吗?为什么不改变一下生活的方式呢?”

  季子文听后嫣然一笑,说:“我也希望能过气派的生活,但是我们国家的许多百姓,都吃不饱,穿不暖,天天受冻挨饿。想到这里我怎能忍心去肆意的花费钱呢?如果百姓都饔飧不饱,我则享天伦之乐,这哪还有为官良心呢?一个国家的光荣不是以大臣的外表来鉴定的,而是靠百姓的品行来表现的。如此一来,何乐而为呢?”仲秋听了这一番话,感到自愧不如,使他对季子文更加敬重。此后,他也效仿季子文,注重生活简朴。

  我看到了这样的故事,不禁有所感悟。一样是人,为什么名人懂得节俭,我们则愈来愈不懂得什么是节俭,或许是因我们家庭生活愈来愈好,不知道钱背后的故事吧!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是朱柏庐说的一句话,的确,钱来之不易。那些曾被我浪费过的钱,如果捐给灾区人民,那……

  我知道,曾经的我,那么单纯;曾经的我,那么珍惜。那时候,我从不浪费。衣着朴素,只求穿暖;吃食简单,只求吃饱。那时家里还是一个贫穷家。但是,渐渐的,家庭环境好了。我发现,那个对外表不屑一顾的女孩,渐渐对外表刮目相看。我看到什么“一见钟情”的物品,便会对它爱不释手,明明那样东西是毫无用处的,但我看到它那华丽的外表,就会有邪念想买,买了之后,只能塞在那书柜了,有何好处呢?

  贫不学俭,富不学奢。我也是这样子的一个人吧!当我看到李光前这样一个首富,克勤克俭。顿时,面红耳赤。我想;我应该过而改之。

  “俭,德之共也;侈,恶大之也。”的确,节俭就是一种品德,而奢侈便是一种罪恶。行动吧,那些曾经浪费的人们!方悔节俭迟。当你回望时,你会发现这个选择是正确的。积小利,成巨富。一角钱,积少成多,你年老时,那将成一座大山;一角钱,慢慢流失,长年累月后,你会发现,那以成了一条小溪了。

  节俭,会使你受益;奢侈,会使你误入歧途。

  知来之不易,应克勤克俭!

  节俭吧!

  伟大的人民!

  4

  有朋友写了一副对联。上联:节粮节钱;下联:节水节电;横批:天天过“节”。由此想到时下有句流行语也叫“天天过节”,指的是现在生活好了,天天“鱼肉”,出门“时装”,吃穿不愁。

  的确,比起改革开放前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我们现在真称得上是“天天过节”了。但我们在“天天过节”时,不应忘了上述对联横批所提的“天天过‘节’”:不忘节约过每一天,不忘天天讲节约,坚持做到“节”身自好。

  谈到节约,自然就要想到贫穷与富有的问题。其实,节约是一种美德,穷人、富人都不可“缺德”。而且,现实中越是富有越是践行节约者不乏其人。据介绍,福建连江金源集团董事长黄如论,两度成为大陆“首慈”,由“地产大王”一跃成为“慈善王”,2003年捐款2.1亿元人民币,2004年捐款2.86亿元,今年头4个月已有近亿元捐助。如此富有的人物,个人生活中却跟奢侈无缘。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被称为“世界最乐于慈善事业的人”,这两年捐助慈善机构的总额已达 256亿美元,可他生活上却相当节俭,穿普通的T恤衫,吃平常的汉堡包,没有随从。最近,他向外界公布遗嘱,宣布把不到财产的2%留给自己的3个子女,而把财产的98%留给自己创办的基金会,把这笔钱用于研究防治艾滋病和疟疾的疫苗,并为贫穷国家抵御这两种疾病提供援助。节约的背后是乐善好施的美德。

  节约是美德,需要人人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身体力行,持之以恒。如此“天天过‘节’”,我们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天天过节”。末了,笔者也做一副对联,算是对文前那副对联的补充。上联:美在节粮节钱节省财源中;下联:德在节水节电节约能源里;横批:节约是美德。

本文来源:http://www.jxsbsh.com/shiyongfanwen/476075/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