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诵的基本训练

| 一站到底 |

【www.jxsbsh.com--一站到底】

  朗诵,指清清楚楚的高声诵读。就是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作活动。那么朗诵到底是怎么样的呢?应该怎么训练呢?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朗诵训练的小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概 述

  一、定义:

  朗诵,指清清楚楚的高声诵读。就是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作活动。

  也就是说朗诵要运用普通话把书面语言清晰、响亮、富有感情地读出来,变文字这个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

  朗诵是一项创造性的口头语言艺术,需要创造性地还原语气,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活生生的有声的口头语言。如果说写文章是一种创造,朗读则是一种再创造。

  朗诵的创造性要求朗读者要在重视原作的基础上,容入自己的思想感情,运用各种技巧进行语言艺术的再加工。

  朗诵有助于培养阅读理解能力,有助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听一篇文章或一部文学作品的朗读,如果内容好又朗读得好,常常比我们自己感受得更深刻。”

  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朗朗诵是对应试者普通话运用能力的一种综合检测形式。大部分测试者在此项失分相对较多,如果明确朗诵的基本要求,掌握朗诵的基本技巧,相信会对大家有帮助并取得好的成绩

  二、要求:

  朗诵训练必须作到正确,流利,有感情这一基本要求。

  正确:不添、不漏、不颠倒、不重复、不读错字音、不读破句子

  流利:连贯、流畅

  有感情:理解

  表达

  一、停连

  一、什么是停连?

  停连是指朗读(或说话)过程中声音的中断和连接。(又被成为)

  我们在朗读时,既不能一字一停,断断续续地进行,也不能字字相连,一口气念到底,无论是朗读者还是听众,无论是生理要求,还是心理要求,朗读中的停顿都是必不可少的;它既是显示语法结构的需要,更是明晰表达语、传达感情的需要。

  如果停连不当就会造成歧义:

  ① 佳佳对 /蓉蓉不好。

  佳佳对蓉蓉 /不好。

  ② 过路人 /等不得在此穿行。

  过路人等 /不得在此穿行。

  ③ 哥白尼认为日月星辰绕地球转动这种学说是错误的。

  哥白尼认为 日月星辰绕地球转动这种学说是错误的。

  ④我看见她/笑了。我看见/她笑了。

  ⑤ 打开海蓝色的封面。打开海蓝色的/ 封面。

  二、停顿与标点符号的关系

  (一)一致关系

  书面语中的标点符号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朗读的停顿有时必须服从标点符号,多数情况下,书面语中有点号的地方同朗读时的需要有停顿的地方是一致的。

  标点符号表示的停顿,可以分为四级,见下表:

  顿号< 逗号 <分号、冒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一般地说,句号、问号、感叹号的停顿比分号长些;分号的停顿要比逗号长些;逗号的停顿比顿号长些;而冒号的停顿则有较大的伸缩性:它的停顿有时相当于句号,有时相当于分号,有时只相当于逗号。如:

  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鲁迅《祝福》)

  这段中凡是有标点的地方,朗读时都必须停顿,而且要根据不同的点号,实行长短不同的停顿。

  (二)不一致关系

  有时,书面语的标点同朗读中的停顿也常常有并一致的地方。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1、没有标点却要停顿。

  如: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确是//死掉了。(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课堂练习:试用不同的停顿对区别下列句子的不同语意。

  (1)A、学习文件 B、学习/讨论

  (2)A、读了/一篇课文 B、读了一遍/课文

  (3)A、反对/目无纪律的行为 B、反对目无纪律的/意见

  2、句中有标点,却不停顿。

  例如:“糟啦,糟啦!月亮掉在井里啦!(《捞月亮》)

  两个“糟啦”可以连起来读,也可以把全句都连起来读,以表示吃惊、紧张、急促。

  桌子放在堂屋中央,系长桌帏,她还记得照旧去分配酒杯和筷子。“祥林嫂,你放着吧,我来摆”。四婶慌地忙说。她讪讪地缩了手,又去取烛台。“祥林嫂,你放着吧,我来拿”。四婶又慌忙地说。(鲁迅《祝福》)

  在句中引号里的内容可以不停顿,一气读出,这样处理,可以突出四婶的紧张心理——“千万不要碰”!反映出对吃人封建礼教的深刻揭露和鞭挞。

  桃树、杏树 、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三、各种不同性质的停顿

  (一)顺应语法的停顿。这类停顿可以依据标点来处理,有时也可以突破标点的限制。(见停顿与标点符号的关系)。

  (二)显示层次的停顿。

  文章的层次可以借助于朗读者的停顿得到显示。

  段落 >层次 > 句子

  一般说来,文章中的节(段)这样的大层次比较容易划分,而一节(或一段)文字,甚至一句话中,也往往有有更小更细的层次,划分这些层次并用朗读中的停顿表现出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

  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

  (鲁迅《祝福》)

  (三)体现呼应的停顿

  文章中的呼应关系在朗读时主要通过停顿来体现的。全篇整体性的呼应较易把握,而文章中的局部的呼应关系,往往由于朗读者的忽略而造成呼应中断,或呼应模糊,因此影响了语意的表达。如:

  1.在建设工作中,犯一些错误,有一些缺点,是难免的。问题在/于对待缺点错误的态度。 (吴晗《论谦虚》)

  2.这小燕子,便是我们故乡的那/一对,两对么?(郑振铎《海燕》)

  (练习)

  ①看着/莽莽苍苍,一片锦绣,“河水萦带,群山纠纷“的/大地

  ②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①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②葡萄成熟的季节,一大串一大串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青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四)指向强调的停顿

  为了突出句中某词语些重要,引起听众的注意,加深听众的印象,可以在这些词语的前面或后面稍加停顿,这便是强调性的停顿。如: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朗读最后一句时,如果在“爆发”和“灭亡”的前面作一停顿,就可以使听众充分感受到这里发出了“不爆发即灭亡”的呼告及对读者投入斗争的召唤。

  再如: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练习: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朱自清《背影》)

  (五)区别语意的停顿

  朗读中,停顿还有一种区别意义的作用。

  特别是书面语中的某些歧义短语和句子,可以用朗读的停顿来揭示其不同的语法结构,从而表达不同的意义。如

  1.A、改正/错误的意见(动宾短语) B、改正错误的/意见(偏正短语)

  2.A、通知到了(补充短语) B、通知/到了(主谓短语)

  3.A、我不相信他是坏人(他不是坏人) B、我不相信/他是坏人(他是坏人)

  4.亲爱的爸爸妈妈欢迎您! 亲爱的爸爸妈妈欢迎您!

  5.我看到儿子/提着爸爸从北京买来的礼物,高高兴兴地走进屋来。

  6 . 魂灵的有无,我不知道;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已,也还都不错。 (鲁迅《祝福》)

  (六)表达音节的停顿

  朗读诗词时,必须用停顿来表达音节,以加强节奏感。如:

  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二三式)

  2.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高/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二二三式)

  3.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帷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腊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毛泽东《沁园春·雪》)

  4.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我/歌唱/早晨,我/歌唱/希望,我/歌唱那些/属于未来的/事物,我/歌唱/正在生长的/力量。 (何其芳《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课堂练习:朗读以上例句

  四、停连的表现方法——声断气连

  落停:停顿时间相对较长,句尾声音顺势而落,声止气也尽。(换气)

  多用在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讲完之后,句逗停顿中多用在句号、问号、感叹号处。

  扬停:停顿时间相对较短,停之前声音稍上扬或持平,声虽止但气未尽,一听就知是才说了半句话。(偷气)

  多用在一个意思还未说完,而中间又需要停顿之处,句逗停顿中多用在分号、逗号、顿号处。

  直连:顺势而下,连接迅速,不露连接的痕迹。(扬停)

  曲连:连接处有一定的空隙,但又连环相接,迂回向前。(落停)

  梅雨潭是一个瀑布潭。仙岩有三个瀑布,梅雨潭最低。走到山边,便听见花花花花的声音;抬起头,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儿里的,一带白而发亮的水便呈现于眼前了。我们先到梅雨亭,梅雨亭正对着那条瀑布;坐在亭边,不必仰头,便可见它的全体了。亭下深深的便是梅雨潭。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

本文来源:http://www.jxsbsh.com/zhishidaquan/284332/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