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甘回民起义的经过介绍

| 生活小常识 |

【www.jxsbsh.com--生活小常识】

  清朝晚期的起义和叛乱可谓遍地而起,其中以陕甘回民起义最为著名,也最为骇人听闻。那么陕甘回民起义的具体经过是怎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希望你喜欢。

  陕甘回民起义的经过

  同治元年(1862)春,在太平军扶王陈得才部联合捻军进入陕西的直接推动下,关中各地回民纷起响应。短时间内形成了营,回军曾包围潼关,一度威胁着陕晋豫的咽喉要地和山西滨河一带的地区。当同治五年(1866)捻军梁王张宗禹等部进入陕西时,陕西回民造反军与捻军协同战斗。“捻回合势”曾造成西北反清革命形势的高潮。甘肃回民叛乱军的迅猛发展,在甘肃形成了以金积堡、河州、西宁、肃州为中心的四个反清基地。

  清廷先是用了大力来对付陕西的回民叛乱。从甘肃、直隶调来大量军队。而这时,陕甘饥民也揭竿而起。甘肃回民叛乱军,在这种情况下就更强大起来。1866年,左宗棠接任陕甘总督,左宗棠深知回民军和捻军联合后更加难以对付。10月至11月间,西捻军和回民叛乱军连战连捷。同年12月中旬,西捻军为救援东捻军,由壶口渡过黄河进入山西,回民叛乱军在陕西处于孤军作战的不利地位。在清军节节进逼下,叛乱军转取守势,多地相继失陷。

  1868年11月,左宗棠参加镇压西捻军以后回到西安。陕西大局已定。同治八年(1869)二月,左宗棠移军乾州,诱逼陕境回回入甘,以集中兵力,专心来对付甘肃方面。肃州马文禄领导的回民暴乱军,成为陕甘回民暴乱军最后汇合的堡垒。同治十一年(1872),左宗棠派徐占彪进军肃州,后又加派队伍。清军整整攻了18个月,肃州仍未攻下。在其他根据地尽皆覆灭的情况下,肃州孤立无援。八月间,马文禄被迫放弃了战斗,向左宗棠请罪。

  以白彦虎为首的陕西回族在河州战役结束后,同当地回族、撒拉族结成联军,恃险拼死抵抗,给清军以不断的打击。由同治十一年(1872)九月下旬至十一月底,前后两月有余,大小50余战。十一月十九日,刘锦棠进驻西宁后,白彦虎誓不投降,率领眷属及党羽约2000余人向河西奔去。肃州回民曾多次出城配合白彦虎部迎击清军,但由于清军截击,白彦虎不愿进驻肃州,后在左宗棠的追击下,白彦虎部又由新疆转道至今吉尔吉斯坦共和国境内。

  陕甘回民起义的时间

  清朝晚期的起义和叛乱可谓遍地而起,其中以陕甘回民起义最为著名,也最为骇人听闻。

  陕甘回民叛乱是1862至1873年间,发生在陕西、甘肃(此时的甘肃省包括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西宁市和海东市)两省的回民暴动、叛乱。“回民”是指信仰伊斯兰教的民众,即穆斯林,建国后绝大部分被划定为回族。这场动乱极大地改变了陕甘两省的民族分布。在战争中,回汉两族在陕西、甘肃两省互相仇杀。回民在伊斯兰宗教领袖的带领下,趁晚清局势动荡,企图在中国建立一个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国家。

  陕西人口在战乱中损失达622万,甘肃(此时的甘肃省包括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西宁市和海东市)人口损失达1455.5万,陕甘合计约2000万,其中汉族损失人口约1500万,回民损失人口约500万。战后陕西的回民只有居住在西安的两万多人存留。清廷深谋远虑,为了避免重蹈宗教极端势力清洗异教徒、分裂中国的覆辙,将许多投降的陕甘回民分散迁移到西部各地。

  陕甘回民起义前中国回民人数

  陕甘回乱前中国有多少回民这个问题还要从当时的社会情况开始说起,中国的回民在各个地区分布的比较广泛,一般呈现出大分散小聚集的格局出来,陕甘回乱前中国的回民人数并没有相关准确详尽的记载,不过根据这次暴乱的伤亡人数大概也能推算出来。中国的回民们大多书都集中在陕甘地区,也正是因为这样这次暴动才能影响范围如此的广泛。在这次暴乱中回民损失的人数大约在五百万人左右,而战乱结束之后陕西地区的回民只剩下两万人左右,朝廷为了避免再发生类似的战乱,于是将这些人民分别驱散到西部地区中去。

  也就是说当时陕甘地区的回民除去五百万人的伤亡,剩余人数只有两万人左右,而陕甘地区又是当时大多数回民们的聚集地,如此算来陕甘回乱前中国的回民人数也大约在五百万到一千万人之间,而根据近几年来的统计可以得知,如今的回民人数也大约在九百八十万人左右,向来陕甘回乱前中国回民人数是不会超过这个数字的。
 

本文来源:http://www.jxsbsh.com/shenghuoketang/124393/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