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的常用教学方法有哪些(合集10篇)

| 教学方法 |

【www.jxsbsh.com--教学方法】

第1篇: 小学体育的常用教学方法有哪些

任何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都是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而变化的。因此,组织教学合理而周密是上好体育实践课的关键。

小学体育的教学方法:

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

是指通过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运动技能的教学方法。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常用的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有讲解法、问答法和讨论法。

讲解法:是指教师运用语言向学生说明教学目标、动作名称、动作要领动作方法和要求,以指导学 生学习和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进行练习的一种方法。

问答法:也称谈话法,是教师和学生以口头语言问答的方式完成体育教学的方法。

讨论法: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以全班或小组为单位,围绕教材的中心问题各抒己见,通过讨论或辩论活动,获得体育知识或辅助运动技能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

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

是指教师通过对实物或直观教具的演示,使学生利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客观事物或现象而获得知识的方法。

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有动作示范法、演示法、纠正错误动作法、保护与帮助法、视听引导法等。

示范法

是教师(或指学生)以自身完成的动作为示范,用以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方法。它在使学生了解所学动作的表象、顺序、技术要点和领会动作特征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体育教学中教师示范时,除注意示范面外还应考虑示范的速度和距离。

由于运动动作的多样性,因此动作示范更要注意“示范面”的问题。示范面是指学生观察示范的视角,也包括示范的速度和距离等要素。示范面有正面、背面、侧面和镜面。

(1)正面示范:教师与学生相对站立所进行的示范是正面示范,正面示范有利于展示教师正面动作的要领,如球类运动的持球动作多用正面示范。

(2)背面示范:教师背向学生站立所进行的示范是背面示范,背面示范有利于展示教师背面动作或左右移动的动作,以及动作的方向、路线变化较为复杂的动作,以利于教师的领做和学生的模仿,如武术的套路教学就常采用背面示范。

(3)侧面示范:教师侧向学生站立所进行的示范是侧面示范,侧面示范有利于展示动作的侧面和按前后方向完成的动作,如跑步中摆臂动作和腿的后蹬动作。

(4)镜面示范:教师面向学生站立进行的与同学同方向的示范是镜面示范,镜面示范的特点是学生和教师的动作两相对应,适用于简单动作的教学,便于教师领做,学生模仿。例如,做徒手操,开始时学生完成动作是左脚左移半步成开立,教师的示范动作与学生的动作相对应,则是右脚右移半步成开立。

演示法

是教师在体育教学中通过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的教学方法。

多年来这种方法在体育教学中被广泛采用,尽管对于某些示范有一定难度,但是对于运动表象记忆又非常重要的体育教学来说,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教学方法,它与讲授法、谈话法等教学方法的结合使用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纠正动作错误与帮助法:是体育教师为了纠正学生的动作错误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技能提高是伴随着动作错误的不断出现与不断纠正而进行的。

以身体练习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

是那些通过身体练习和技能学习使学生掌握和巩固运动技能、进行身体锻炼的方法。

在体育教学实践中,以身体练习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有分解练习法、完整练习法、领会教学法和循环练习法等。

完整练习法

完整法是从动作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和段落,完整、连续地进行学和练习的方法。它适用于“会”和“不会”之间没有质的区别或运动技术难度不高而没有必要进行或根本不可分解的运动项目。

运用完整法时必须注意的问题:

限制练习法:在设置限制的条件下进行练习,纠正动作错误的方法。如练起跑时,在学生头顶上设置一定高度后低前高的斜杆,在这种限制的条件下使之体会,掌握起跑时的正确动作,避免产生过早直起身来跑的错误。

诱导练习法:是与所学动作技术相似而又简单的专门性练习。诱导性练习的选择要有目的性,应注意它所使用的肌肉以及用力的顺序与所学身体练习的一致性。如:在垫上做肩肘倒立时,学生不能挺直腰腹部,对此可在垫子上方悬一吊球,诱使学生用脚尖触球而挺直腰腹部。

自我暗示法:学生在明确完成动作的方法而又注意补到达到某些要求时,在练习中自己有意识地暗示自己达到要求的方法。如奔跑时后腿蹬地不充分应在练习中暗示自己注意

辅助性练习: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较难动作而采取的技术结构与所学身体练习相似的简单技术动作的练习。

分解练习法:是指将完整的动作分成几部分,逐段进行体育教学的方法。它适用于“会”和“不会”之间有质的区别或运动技术难度较高而又可分解的运动项目。

领会教学法

是体育教学方法指导思想的一项重大改革,它从强调动作技术转向培养学生认知能力和兴趣。领会教学法的教学过程主要包括六个部分,领会教学法是以“项目介绍”和“比赛概述”作为球类运动的开始,让学生了解该项目特点和比赛规则,从而使学生一开始就对该运动项目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领会教学法与传统的技能教学不同的是:教师不是从基本的动作教起,而是首先对学生进行“战术意识培养”。教师在战术介绍以后,结合实战向学生演示一些临场复杂的情况和应付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瞬间决断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全面观察情况,把握和判断时机以及应变能力,使学生最终可以根据所学的技术和战术,判断出“做什么”和选择最佳的行动方案——“如何去做”。

领会教学法的教学模式有如下特点:

(1)从项目整体特征人手,然后再回到具体技能学习,最后再回到整体的认识和训练中。

(2)强调从战术意识人手,把战术意识贯穿在各个教学环节中,整体意识和战术为主导的特征很强。

(3)突出主要的运动技术,而忽略一些枝节性的运动技术。

(4)注重比赛的形式,并在比赛和实战牛培养学生对项目的理解,教学往往从“尝试性比赛”开始,以“总结性比赛”结束。

循环练习法

是根据教学和锻炼的需要选定若干练习手段,设置若干个相应的练习站(点),学生按规定顺序、路线和练习要求,逐站依次练习并循环的方法,它主要是练习的方法,不是教学方法,但它也是一种教学组织方法。循环练习的方式有多种,主要是流水式和分组轮换式两种。

以情景和竞赛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

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境和比赛活动,使学生通过更生动的运动实践,陶冶他们的性情、提高运动能力、提高运动参与兴趣的教学方法。

以情景和竞赛活动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有运动游戏法、运动竞赛法、情景教学法等。

运动游戏法:

游戏法通常有一定的情节和竞争成分,内容与形式多种多样。但正是游戏中的情节和竞争、合作等要素可以帮助体育教师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考和判断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对学生进行心理锻炼等,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游戏法被广泛地采用。

运动竞赛法:

是指通过组织学生比赛进行技能学习和练习的一种教学方 法。严格地讲比赛也是游戏的一种形式,但比赛和前述的游戏法有如下两个主要区别:(1)游戏有竞争、合作、表现等多种类型,而比赛则偏重于竞争;(2)游戏不限于某个项目,而比赛往往是与某个运动项目有关。

情景教学法:

是一种主要适应小学低、中年级学生,利用低年级学生热衷模仿、想像力丰富、形象思维占主导的年龄特点,进行生动活泼和富有教育意义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主要遵循幼儿认识和情感变化的规律。

体育的教学技巧:

1、抓好体育课堂常规的组织教学。

体育课堂常规是规范体育课的必要条件,也是实施教学、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教师必须严格认真、坚持不懈地抓好体育课堂常规教育,努力形成纪律严明、精神振奋、团结活泼、积极上进的学习风气。要形成良好的课堂常规,一是要让学生明确体育课的学习目的,让学生明确体育锻炼的特点和存在的某些危险因素,使课堂常规内化为学生的自律需要。二是要严格要求、坚持不懈。根据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规律,反复抓抓反复。三是要把常规教育渗透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要改变纪律要求前紧后松的现象,努力使常规要求变成学生的自觉行动。

2、抓好体育课各阶段的组织教学。

体育实践课一般由准备(开始)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三个环节组成的,由于各环节的教学任务不同,教学中教师既要紧扣教学目的需要,又要抓住学生学习情绪的变化,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灵活地组织教学。

①课前准备要充分。如果把上课看作是一场表演,那么操场就是舞台,舞台怎么布置,需要什么道具,具体怎样演等一系列问题都必须在演出前作好充分准备。课前准备就是要求体育教师从新颖、实用的角度出发,精心布置好本节课的场地器材,备足配齐各类活动器具,设计好各个教学环节的前后过度方法,以及场地转换的行进路线等,确保整个教学过程能顺利完成。充分的课前准备既能使教师在课堂上胸有成竹指挥若定,又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打下基础。

②准备部分要新颖。从教室到操场,学习空间的变化会使学生的学习心理产生变化:其一,他们刚从教室的狭小空间来到广阔的操场上,犹如一只刚出笼的小鸟,情绪相当高涨;其二,小学生天性爱玩,对体育课往往抱有玩一玩、做做游戏放松放松的想法;其三,室外活动不同于户内,学生的注意力极易受到周围环境干扰等等。如此种.种学习心理因素,对体育课堂教学既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因此课的开始组织教学特别重要,教师应该改变过去“整整队,报报数,慢跑几圈做做操”的传统的教学形式,力求准备活动新颖多变,可采用趣味练习如:“请你跟我这样做”或“反口令练习”等方法集中学生注意力;或采用“斗鸡”“抓尾巴”“踩影子”等对抗性小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之,教师要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出发,抓好开端,把准备活动组织得引人入胜,充分调动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状态马上适应到体育教学的要求中来,进而使他们能非常乐意的听从教师的指挥,轻松地进入到下一环节的学习中去。

③基本部分要活泼。基本部分往往安排了一节课的新授内容。与其它学科不同的是,学生对体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术是在不断的运动中掌握的,因此基本部分组织教学,教师应力求做到精讲多练,多提供学生自由练习的时间,让学生在独立自主的学习中掌握新授内容,提高学习能力。除此之处,教学的形式也要活泼,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教材内容、教学要求不断改变练习方法,通过举行比赛、组织游戏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④结束部分要轻松。经过近四十分钟的紧张练习,学生会产生疲劳感,因此结束部分宜组织一些轻松的活动,如舞蹈、放松操等,帮助学生调节情绪和恢复体力。同时放松活动又要不失趣味性,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让学生保持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从内心上激发他们喜爱体育课的情感,为下一次教学留下伏笔。

(二) 根据教材特点组织教学。

1、挖掘教材趣味性。趣味性、娱乐性是体育课的一大特点,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性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一些枯燥的内容,教师要进行适当处理,如换名,把“老鹰抓小鸡”改成“母鸡爱小鸡”,把“抱球接力”改成“运送西瓜”等;换器具,在掷轻物练习中把“沙包”改成“羽毛球”,把“跳高竿”换成“橡皮筋”等。

2、同一教材不同组织。体育技术的形成是循序渐进的,为保证学生掌握技术的全面性正确性,同一教材往往会在不同课次出现,而且重复练习的目的、难度、要求是不一致的。学生喜变,相同的内容重复出现势必会降低他们学习的兴奋度。因此,对于同一教材的重复练习,教师应改变教学组织的方法,同样是掷准,今天我叫它“打靶”,明天我叫它为“打野鸭”;今天我用的掷准物体是“箩筐”,明天我改换成“汽球”,以在不断的变化中达到激趣的目的。

3、不同教材合理搭配。目前小学体育实践课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田径(跑跳投)、小球类(篮排足等)、基本体操、攀爬悬垂类、民族民间乡土体育等几大类,不同的教材内容有其不同的特性和不同的学习价值。一堂课上教材内容不可过多亦不能过于单一,要从学生能力形成的特点、促进健康生长发育等角度考虑,教材的搭配一般要做到动静结合,上下肢协调锻炼兼顾,柔韧与力量同步发展,体质与能力共同提高等要求。

(三) 根据儿童生理和心理特征组织教学。

1、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心理学研究发现,小学生注意力在课的前半部达到高峰,意志力在课的中后部达到高峰,情绪则在课的后半部达到高峰。根据这一心理特征,教学中宜将新授知识或技术性强的复习内容安排在课的前半部分,利用注意力相对集中的时机提高学习效率;耐力性、对抗性练习内容宜安排在课的中后部,以锻炼学生的意志力;课的后半部分则可安排一些竞争性强的练习,既能满足学生的生理需求,又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还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

2、灵活选择教学方法。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好胜”等心理和行为特点,因此教学中教学手段要多样,教学形式要“新、奇、活”,多组织游戏和比赛,教学方法要创新,要敢于打破旧有教学组织形式,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如课堂中进行队伍调动,如果传统的方法过于机械、死板,教师可以在调动队伍时配以节奏感强的摇滚乐,或者把调动过程编成游戏或舞蹈等,既会使学生感到新奇,又会使教学活而不乱,提高教学效果。

3、发挥体态语言的作用。体态语言是无声的语言,在教学过程中具有其它组织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教师要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课堂上的精神面貌对学生是无声的教育和无言的要求。其次要充分发挥“手势、眼神、口哨”等的作用,合理运用手势指挥、眼神暗示、口哨声音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整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用好体态语言的同时,教师还要结合教学语言的运用,对学生多表扬、多鼓励,以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第2篇: 小学体育的常用教学方法有哪些

3.1严格依循体育教学规律,提升整体课堂效率

第一,课前准备。作为小学体育老师,应该在课前对学生的身体情况进行了解,并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避免体育活动对学生造成伤害。同时,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性格、思想,在课前需要到活动场地亲自观察,将一切安全隐患都排除掉。第二,坚持不懈地抓好小学体育常规训练工作,尤其是对学生的精神状态、组织纪律、场地器材使用等常规教育。在具体的教学中,还需要通过反复练习,让学生将遵守纪律当作是自觉行为,确保小学体育课顺利进行。第三,对于小学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必须强化组织,尊重体育教学的客观规律,让体育课堂符合小学生年龄、性格特点,从开始、准备、基本以及结束4个基本部分入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2加强对教材内容的"整合,明确教学目标

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针对同一个教学内容,不同年级的学生要求也是不一样的。例如,同样是跑步练习,对于低年级学生只需要掌握基本正确的跑姿即可,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还必须掌握跑步的基本技能。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包括多个项目,有田径、武术、技巧、球类、体操等,每一种教学内容都具有不同的特点。作为体育教师,还应该把握住各个教材内容的特点,充分挖掘教材潜力,将素质教育和教材特点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彻底改变。

3.3创新教学方式,让小学生真正爱上体育

第一,让教学形式多元化发展。对于小学体育教学效果来说,不仅与学生基础、教师素质、教学环境以及教学条件有关,还与教学方法和手段具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在小学体育实践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实际的教学场地、学生实际情况,积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形式,让课堂更加生动。第二,教学游戏化发展。小学生性格活跃,游戏对学生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在小学体育开展过程中,应该积极引入游戏教学活动,起到寓教于乐的效果,带动小学生的积极性。第三,竞赛性体育是现代化体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课程中引入竞赛化体育活动很有必要。在具体开展中,不仅可以通过班对班比赛活动,还能通过分组竞赛等。例如,可以开展班级足球赛,根据学生爱好踢足球的特点,每个班级组建一个足球队,同时组成拉拉队、替补队等,然后通过足球赛的形式,让学生更多地感受到竞赛带来的乐趣。

3.4尊重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小学生年龄较小,注意力不够集中,具有好奇、好竞争、好模仿等特点。在一堂课中,每一个学生的注意力、情绪变化都有所不同。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充分的利用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小学生在体育课堂前半部分能够达到注意力的高峰,而意志力在课中后部分达到高峰。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应该将新教材引入安排在前半部分,这样有利于新教材内容的推广,在中后部位应该安排训练以及竞技性活动等,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根据小学生心理特点,在组织教学中掌握灵活性,坚持灵活、新奇的原则,采用更加活泼生动的组织方式,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深化教学改革,充分发挥素质教育工作的作用,在小学体育教学课堂开展过程中,一定要尊重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年龄特点等,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加强创新,采用更加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也促进我国体育事业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铁长青.浅述小学体育课堂的教学模式创新[J].戏剧之家,,12(2):65-66.

[2]李爱仙.提高小学体育课堂小学值创新方法[J].教师博览,2015,23(2):99-100.

[3]岑洪涛.创新教学方法,提高体育活动质量[J].试题与研究,2015,32(2):123-125.

[4]关农青.基于创新角度开展中小学个性化体育教学方法的研究[J].青少年体,2015,24(8):236-238.

[5]袁秀丽.创新角度下小学体育教学方法的完善方法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32(12):87-88.

第3篇: 小学体育的常用教学方法有哪些

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方法论文

在体育教学中必须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首先是教育观念、教学指导思想的更新。要从传统的以体育知识技能的灌输传授转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锻炼,发展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教育。在体育教学设计上,要从“教师中心”转向重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主动活泼地学习锻炼、激发学习智慧与能力的角度,来考虑和设计教学进程;而不是把学生当作被动的容器或“练习机器”。在体育教学方法手段上,从过去以教师单纯“教”、“灌”为主的方法转向由教师指导、启发和学生“学为主”的学法设计。在方法主体性上,由过去的学生跟着练,转向学生“自主练”为主;由过去“育体”、“练身”为主的方法,扩展为“启智、求知、调心、育体”的综合多样化方法体系。由简单的“一刀切”方法手段,向促使学生的一般发展、共同发展与特殊发展、差别发展相结合。在关注整体教学目标的同时,充分发展学生的创造力,进而创造性地解决学生个体学习中的问题。下面谈一谈低年级教学中,教学方法的选择及运用:

一、游戏教学法

运动游戏,也称为体育游戏,是由基础运动动作组成的、具有情节的体育手段。是一项古老的、至今仍充满活力的活动。运动游戏具有基础性、简易性、情节性、趣味性、教育性、适应性、开放性、娱乐性等。孩子在幼儿园接受过的体育教育也恰恰正是这种运动游戏,为了使小、幼体育教育自然过渡,使孩子能很快适应正规的体育,在一年级第一学期仍应多采用这种游戏教学方法。虽然教学以游戏为主,但是游戏目的应更加明确,这一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课堂常规,因此游戏的设计要有很强的针对性。

1.课堂常规方面的游戏设计。常规教学中的队列训练,学生不仅会感到特别枯燥而且不容易做对、做好。站队时,应给每人编上号,然后通过“找找火车头”“找找小伙伴”和“快快集合”的游戏,帮助学生很快记住自己在队伍里所处的位置,并能很迅速站好队。六、七岁孩子的空间知觉很差,对事物的形状、大小、特别是方位认识模糊。但可以通过“咕噜,咕噜捶”“请你向我这样做”“吹泡泡”“图形跑”和“无声操”等游戏,使学生的空间知觉得到较快提高。

2.教材部分的游戏设计。小学体育教材与幼儿园的体育教材不同,它不单纯是由游戏构成,它还包括走、跑、跳、投、技巧、攀爬等技术性项目。在教学时这些技术不仅要教会学生,而且还要让他们兴趣十足。因此游戏要设计的巧妙,既不能喧宾夺主又不能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如走步教材,它主要是培养学生走步能力,是跑步教材的过渡性教材。在教学中,有些教师把这一教材单纯理解为“齐步走”,只片面的强调整齐,而忽略了走步教材的真正目的。成人化、军事化的训练更是使孩子产生了畏难情绪。这类教材应多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如“月月花”、“击响走”“模仿人物走、模仿动物走”“蚂蚁搬家”、“两人三足走”“穿大板鞋走”“滑雪橇走”等等。跑步是孩子喜欢的项目,但教学的组织形式毫无变化,孩子也会很快失去兴趣。在教学中加一些游戏,如“老狼老狼几点了”、“邮递员送信”、“抓尾巴”、“小动物赛跑――圆周跑”、“迎面接力”等,这样孩子们就会自发的在教师的引导下玩着、奔跑着,欢笑着。

3.放松部分的游戏设计。放松的方法多种多样,但其目的都是一样,都是使身心放松、愉悦。游戏方法较其它方法更加简便易行。如游戏“抓舌头”、“给球打气”、“参观自然保护区――模仿各种小动物”、“风吹雪花飘”等,这些游戏具有简单,有趣,运动量小的特点。能够起到很好的放松作用。

4.过渡性游戏的设计。游戏不仅可以作为主要教材出现,它还可以作为过渡性教材出现。其目的是使课中所有教材衔接紧凑,过渡自然。如在篮球和实心球教材中,拿球、放球的小游戏就要精心设计。“头上胯下传球”、“腰部左右传球”、“传地滚球”、“双脚夹球跳去跳回”等等。通过这些游戏,不仅使孩子人手一球,更重要的是活跃了课堂气氛。

二、情境教学法

情境法是融言、行、情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它是利用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参与的情绪,引导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启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培养情感意识,达到师生信息交流的方法。情境法的运用,通常体现在以下方面:

1.作为处理教材的手段。可以根据一堂课的几项(通常为两项)基本教材,创设一个连贯的情境;如创设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情境,整节课以田间劳动(劳动模仿操)为主题如打害虫――捡麦穗,颗粒归仓(游戏)――庆丰收(放松小舞蹈)用一条劳动的主线贯穿起来。这样的教育内容更加现实化、形象化,学生易于接受。

2.作为课堂导入的一种手段。如学习立定跳远,可以从童话故事“小蝌蚪找妈妈”导入课堂。教师用语言描绘法描述故事情节的同时,师生共同进入角色,模仿小蝌蚪寻找妈妈时遇见的各种小动物,如小猫、大公鸡、小鸭子、大象、小猴子、小兔子、最后找到了妈妈。于是引出妈妈教本领,这个本领就是立定跳远.

3.作为开始准备、整理活动的手段。通过模仿各种动物形态、各种人物状态,以及各种事物如小汽车、大火车、马车、大气球等等,达到身体由相对安静状态向运动状态过渡或由运动状态向相对安静状态过渡的目的.如将四队学生分别模仿开四辆不同的大汽车,然后做搭桥、钻桥的游戏,最后四队接成一列长长的火车。这个情境的设计,主要目的是进行主要教材之前的热身运动,通过改变慢跑形式提高学生的兴趣。

4.作为组织教学的手段。要求学生(小组或个人)以最快速度,到达指定的场地位置,或站成规定的队形,或完成布置场地、器材的任务而创设的情境活动。如将梯形队调成半圆形队时,可以让学生模仿小燕子飞过去、蚂蚁搬家的游戏走过去、或者是四队可分别模仿开大汽车、开拖拉机、赶马车、推着小推车,跑到教师指定的地点。

5.作为渗透思想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设制模仿人物形象的情境时,应引导学生从人物形象的模仿逐步转化到人物行为的学习上来。如一位教师设计了“红军不怕远征难”的模仿红军叔叔的情境,在模仿红军爬雪山、过草地、过铁索桥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向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以及学习解放军叔叔那种听从指挥、遵守纪律、在困难面前顽强、勇敢、不屈不挠的精神。

三、“小集团”教学法

“小集团”教学法,是教师在课堂中留给学生广泛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各自的小组中练习和巩固学到的知识、技术和技能。它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合作与协同,促进他们自发、自主地学习。在“小集团”教学中,学生除了直接与教师发生联系外,学生之间还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他们互帮、互练、互学、互相评价,学生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担当小老师的学生,会有一种光荣的使命感,在为别人指导动作的同时,动作的要点得到了巩固,能力得到了提高。被指导的学生,特别是那些胆小、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在同学面前精神放松了,思想顾虑在融洽的气氛中消失了。此时,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及时给予纠正与辅导,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勇于创造,引导他们想了练、练了想、想中练、练中想,反复尝试体会。通过“小集团”教学法的运用,不仅增加了练习密度、提高了动作水平,还可增强他们的义务和责任感,发展融洽的人际关系,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

第4篇: 小学体育的常用教学方法有哪些

(一)丰富教学内容

过去单一沉闷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小学生的求知欲望,还会降低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丰富教学方式,不断为学生制订不同的体育教学方式,使得学生以不同的形式理解体育活动,能从不同的体育项目中了解到自身的优缺点。因此,在创新角度下进行体育改革,从教学方式上,增加体育内容和体育形式,除了常规的体育项目,如跳远、跳绳、篮球等,还可以根据当地文化来适当地增加体育项目,比如具有民族性的体育项目,抛绣球、荡秋千等。这些都可以规划到小学体育内容中,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热情。

(二)加强体育教学观念

小学体育教学也是小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阶段是小学生心智发展的主要阶段,除了要学习基础的文化课知识,还要养成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为日后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一个健康的体魄,这样才能帮助其不断地完善与提升综合素质。小学体育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重视体育教学,除了要为学生设计丰富的体育课程,还要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让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这样才有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教师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的体育综合水平,为学生提供专业的体育指导,从理念和实践中真正地使小学生受益,同时也是体育教师提升自我价值的主要体现。

(三)建立完整的体育评估体系

对小学生体育活动的评价,考核他们对体育知识以及体育技巧的掌握是非常重要的。建立完善的体育评估体系,才能有效地考核教师的教学效率以及学生学习体育的具体情况,从学生体育成绩以及对教师评价中分析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重视程度,才能更好地为调整体育教学内容、方式等提供依据,才能有效地评定教师的教学效率、工作水平和工作态度等。而学生是否能从体育教学中受益,学习到相关的体育知识和体育技巧,也有赖于这样的评定体系。所以,学校要重视建立体育评价体系,促进体育教学的发展。

(四)常见的教学方法

互动性教法,即师生互动教学,学生积极性得到发挥,老师起到指导作用,学生合作探究,学生自己提出质疑并合作解决问题,是课堂的主人

教学方法概述。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对此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

(1)一是指具体的教学方法,从属于教学方法论,是教学方法论的一个层面。教学方法论由教学方法指导思想、基本方法、具体方法、教学方式四个层面组成。

(2)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教授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学习方法)两大方面,是教授方法与学习方法的统一。教授法必须依据学习法,否则便会因缺乏针对性和可行性而不能有效地达到预期的目的。但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所以在教法与学法中,教法处于主导地位。

(五)结语

通过对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的探究,在创新角度下的体育教学应转变教学模式,丰富体育教学项目,增加体育学习的趣味性,同时教师要不断地提升自身专业知识水平,学校要建立完善的体育评定体系,全面促进体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第5篇: 小学体育的常用教学方法有哪些

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方法探析

在体育教学中必须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首先是教育观念、教学指导思想的更新。要从传统的 以体育知识技能的灌输传授转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锻炼,发展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教育。在体育 教学设计上,要从“教师中心”转向重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主动活泼地学习锻炼、激发学习智 慧与能力的角度,来考虑和设计教学进程;而不是把学生当作被动的容器或“练习机器”。在体育教学方法手 段上,从过去以教师单纯“教”、“灌”为主的方法转向由教师指导、启发和学生“学为主”的学法设计。在 方法主体性上,由过去的学生跟着练,转向学生“自主练”为主;由过去“育体”、“练身”为主的`方法,扩 展为“启智、求知、调心、育体”的综合多样化方法体系。由简单的“一刀切”方法手段,向促使学生的一般 发展、共同发展与特殊发展、差别发展相结合。在关注整体教学目标的同时,充分发展学生的创造力,进而创 造性地解决学生个体学习中的问题。下面谈一谈低年级教学中,教学方法的选择及运用:

一.游戏教学法

运动游戏,也称为体育游戏,是由基础运动动作组成的、具有情节的体育手段。是一项古老的、至今仍充 满活力的活动。运动游戏具有基础性、简易性、情节性、趣味性、教育性、适应性、开放性、娱乐性等。孩子 在幼儿园接受过的体育教育也恰恰正是这种运动游戏,为了使小、幼体育教育自然过渡,使孩子能很快适应正 规的体育,在一年级第一学期仍应多采用这种游戏教学方法。虽然教学以游戏为主,但是游戏目的应更加明确 ,这一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课堂常规,因此游戏的设计要有很强的针对性。

1.课堂常规方面的游戏设计。常规教学中的队列训练,学生不仅会感到特别枯燥而且不容易作对、作好。 站队时,应给每人编上号,然后通过“找找火车头”“找找小伙伴”和“快快集合”的游戏,帮助学生很快记 住自己在队伍里所处的位置,井能很迅速站好队。六、七岁孩子的空间知觉很差,对事物的形状、大小、特别 是方位认识模糊。但可以通过“咕噜,咕噜捶”“请你向我这样做”“吹泡泡”“图形跑”和“无声操”等游 戏,使学生的空间知觉得到较快提高。

2.教材部分的游戏设计。小学体育教材与幼儿园的体育教材不同,它不单纯是由游戏构成,它还包括走、跑、跳、投、技巧、攀爬等技术性项目。在教学时这些技术不仅要教会学生,而且还要让他们兴趣十足。因此 游戏要设计的巧妙,既不能喧宾夺主又不能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如走步教材,它主要是培养学生走步能力, 是跑步教材的过渡性教材。在教学中,有些教师把这一教材单纯理解为“齐步走”,只片面的强调整齐,而忽 略了走步教材的真正目的。成人化、军事化的训练更是使孩子产生了畏难情绪。这类教材应多采用学生喜闻乐 见的游戏,如“月月花”、“击响走”“模仿人物走、模仿动物走”“蚂蚁搬家”、“两人三足走”“穿大板 鞋走”“滑雪橇走”等等。跑步是孩子喜欢的项目,但教学的组织形式毫无变化,孩子也会很快失去兴趣。在 教学中加一些游戏,如“老狼老狼几点了”、“邮递员送信”、“抓尾巴”、“小动物赛跑――圆周跑”、“ 迎面接力”等,这样孩子们就会自发的在教师的引导下玩着、奔跑

[1] [2] [3]

第6篇: 小学体育的常用教学方法有哪些

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

是指通过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运动技能的教学方法。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常用的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有讲解法、问答法和讨论法。

讲解法:是指教师运用语言向学生说明教学目标、动作名称、动作要领动作方法和要求,以指导学 生学习和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进行练习的一种方法。

问答法:也称谈话法,是教师和学生以口头语言问答的方式完成体育教学的方法。

讨论法: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以全班或小组为单位,围绕教材的中心问题各抒己见,通过讨论或辩论活动,获得体育知识或辅助运动技能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

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

是指教师通过对实物或直观教具的演示,使学生利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客观事物或现象而获得知识的方法。

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有动作示范法、演示法、纠正错误动作法、保护与帮助法、视听引导法等。

示范法

是教师(或指学生)以自身完成的动作为示范,用以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方法。它在使学生了解所学动作的表象、顺序、技术要点和领会动作特征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体育教学中教师示范时,除注意示范面外还应考虑示范的速度和距离。

由于运动动作的多样性,因此动作示范更要注意“示范面”的问题。示范面是指学生观察示范的视角,也包括示范的速度和距离等要素。示范面有正面、背面、侧面和镜面。

(1)正面示范:教师与学生相对站立所进行的示范是正面示范,正面示范有利于展示教师正面动作的要领,如球类运动的持球动作多用正面示范。

(2)背面示范:教师背向学生站立所进行的示范是背面示范,背面示范有利于展示教师背面动作或左右移动的动作,以及动作的方向、路线变化较为复杂的动作,以利于教师的领做和学生的模仿,如武术的套路教学就常采用背面示范。

(3)侧面示范:教师侧向学生站立所进行的示范是侧面示范,侧面示范有利于展示动作的侧面和按前后方向完成的动作,如跑步中摆臂动作和腿的后蹬动作。

(4)镜面示范:教师面向学生站立进行的与同学同方向的示范是镜面示范,镜面示范的特点是学生和教师的动作两相对应,适用于简单动作的教学,便于教师领做,学生模仿。例如,做徒手操,开始时学生完成动作是左脚左移半步成开立,教师的示范动作与学生的动作相对应,则是右脚右移半步成开立。

演示法

是教师在体育教学中通过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的教学方法。

多年来这种方法在体育教学中被广泛采用,尽管对于某些示范有一定难度,但是对于运动表象记忆又非常重要的体育教学来说,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教学方法,它与讲授法、谈话法等教学方法的结合使用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纠正动作错误与帮助法:是体育教师为了纠正学生的动作错误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技能提高是伴随着动作错误的不断出现与不断纠正而进行的。

以身体练习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

是那些通过身体练习和技能学习使学生掌握和巩固运动技能、进行身体锻炼的方法。

在体育教学实践中,以身体练习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有分解练习法、完整练习法、领会教学法和循环练习法等。

完整练习法

完整法是从动作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和段落,完整、连续地进行学和练习的方法。它适用于“会”和“不会”之间没有质的区别或运动技术难度不高而没有必要进行或根本不可分解的运动项目。

运用完整法时必须注意的问题:

限制练习法:在设置限制的条件下进行练习,纠正动作错误的方法。如练起跑时,在学生头顶上设置一定高度后低前高的斜杆,在这种限制的条件下使之体会,掌握起跑时的正确动作,避免产生过早直起身来跑的错误。

诱导练习法:是与所学动作技术相似而又简单的专门性练习。诱导性练习的选择要有目的性,应注意它所使用的肌肉以及用力的顺序与所学身体练习的一致性。如:在垫上做肩肘倒立时,学生不能挺直腰腹部,对此可在垫子上方悬一吊球,诱使学生用脚尖触球而挺直腰腹部。

自我暗示法:学生在明确完成动作的方法而又注意补到达到某些要求时,在练习中自己有意识地暗示自己达到要求的方法。如奔跑时后腿蹬地不充分应在练习中暗示自己注意

辅助性练习: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较难动作而采取的技术结构与所学身体练习相似的简单技术动作的练习。

分解练习法:是指将完整的动作分成几部分,逐段进行体育教学的方法。它适用于“会”和“不会”之间有质的区别或运动技术难度较高而又可分解的运动项目。

领会教学法

是体育教学方法指导思想的一项重大改革,它从强调动作技术转向培养学生认知能力和兴趣。领会教学法的教学过程主要包括六个部分,领会教学法是以“项目介绍”和“比赛概述”作为球类运动的开始,让学生了解该项目特点和比赛规则,从而使学生一开始就对该运动项目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领会教学法与传统的技能教学不同的是:教师不是从基本的动作教起,而是首先对学生进行“战术意识培养”。教师在战术介绍以后,结合实战向学生演示一些临场复杂的情况和应付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瞬间决断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全面观察情况,把握和判断时机以及应变能力,使学生最终可以根据所学的技术和战术,判断出“做什么”和选择最佳的行动方案——“如何去做”。

领会教学法的教学模式有如下特点:

(1)从项目整体特征人手,然后再回到具体技能学习,最后再回到整体的认识和训练中。

(2)强调从战术意识人手,把战术意识贯穿在各个教学环节中,整体意识和战术为主导的特征很强。

(3)突出主要的运动技术,而忽略一些枝节性的运动技术。

(4)注重比赛的形式,并在比赛和实战牛培养学生对项目的理解,教学往往从“尝试性比赛”开始,以“总结性比赛”结束。

循环练习法

是根据教学和锻炼的需要选定若干练习手段,设置若干个相应的练习站(点),学生按规定顺序、路线和练习要求,逐站依次练习并循环的方法,它主要是练习的方法,不是教学方法,但它也是一种教学组织方法。循环练习的方式有多种,主要是流水式和分组轮换式两种。

以情景和竞赛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

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境和比赛活动,使学生通过更生动的运动实践,陶冶他们的性情、提高运动能力、提高运动参与兴趣的教学方法。

以情景和竞赛活动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有运动游戏法、运动竞赛法、情景教学法等。

运动游戏法:

游戏法通常有一定的情节和竞争成分,内容与形式多种多样。但正是游戏中的情节和竞争、合作等要素可以帮助体育教师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考和判断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对学生进行心理锻炼等,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游戏法被广泛地采用。

运动竞赛法:

是指通过组织学生比赛进行技能学习和练习的一种教学方 法。严格地讲比赛也是游戏的一种形式,但比赛和前述的游戏法有如下两个主要区别:(1)游戏有竞争、合作、表现等多种类型,而比赛则偏重于竞争;(2)游戏不限于某个项目,而比赛往往是与某个运动项目有关。

情景教学法:

是一种主要适应小学低、中年级学生,利用低年级学生热衷模仿、想像力丰富、形象思维占主导的年龄特点,进行生动活泼和富有教育意义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主要遵循幼儿认识和情感变化的规律。

第7篇: 小学体育的常用教学方法有哪些

传统教学方法

1、发挥主体地位,提高学习兴趣

小学体育教学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们获取更多的知识,提升其综合素质,提高学生们自主创新能力。在我国的传统教学方式中,其主要的学习方式是学生们听取老师讲课的方式,这样的课程教学无法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兴趣的培养有很大的不利之处,难以让学生的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得到提升。因此,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过程中,尤其要做好学生主体性的发挥,通过多种活动的开展,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激发,让学生的学习乐趣得到提高,让学生的体育课堂教学更加富有趣味。比如,笔者在进行足球教学的过程中,便让学生们组成小组,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足球比赛。笔者所开展的足球比赛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足球运动,而是让同学们扮演成为不同的小动物,让“小动物”们结合自己的特点进行比赛。“小鸭子”一扭一扭地将球传给“小猪”,“小猪”哼哼地用头顶起足球,“小狗熊”则跑上前来要断球,同学们的动作非常可爱,让足球运动的开展更加富有情趣。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们的参与积极性更高,加上教师较少规矩的限制,仅仅在规则上予以适当指导,更加让学生们的主体地位得到最大化的展现,让学生们在体育课堂上既能够感受到足球运动的乐趣,又能够学习到重要的知识理论,教学效果较好。

2、引进媒体教学,形象直观构成

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网络多媒体教学方式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在我国大部分条件较好的学校都安装了媒体教学设备,教师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对其进行充分利用,充分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们对体育学习的欲望。例如:笔者在进行武术教学的过程中,对于武术中的相关动作简单进行语言表述无法让学生们真正学习到动作的精髓,无法让学生们对其各方面的知识予以更好地理解。于是便引入了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同学们从视频中看到了武术动作的一招一式,还对其进行模仿,不用老师的特别教学,学生们便已经掌握到了武术学习中的基本动作。此外,笔者还制作了很多动画式的分解动作讲解,其内容不仅更加详细,而且更加具体,也更加生动,同学们学习起来更加具有趣味性,在习惯养成方面具有极大的帮助。多媒体进行体育教学,可以让抽象的理论知识变的具象化,可以让学生们的体育学习模仿效果更好,其课程教学的质量自然得到提升,学生们学习的意愿也更加强烈。

3、注重学生特点,坚持因材施教

每一名学生都有自身的特点,学生们的生长条件不同,接受的锻炼方式不同,都会让学生们的身体条件产生差异,尤其对于独生子女家庭来说,其可能接受父母的溺爱更多,身体条件反倒可能会偏弱一些。因此,小学体育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就需要做到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体质进行不同的教学,从而让学生都能够得到与自己身体条件相适应的教学强度,在学生原有条件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比如,笔者再行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并没有着急对学生进行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而是首先通过简单跑跳的方式对学生的身体条件和情况进行“摸排”。在进行基础“测验”之后,将学生进行三个等级的划分,身体条件较好的学生为A组,其主要进行的则是一些强度训练比较大的活动,比如跑、跳等体育活动;身体条件一般的学生则为B组,其主要进行的则是一些较为温和的体育活动,比如武术一类的活动;而身体条件较为薄弱的学生则为C组,其主要进行的则是基础性的简单体育活动,比如慢走、太极动作等学习,逐渐培养其对运动的适应性,避免运动伤害。通过这样的方式对学生的身体情况进行针对性教学,在学生的身体条件得到提升之后再进行强度训练,从而既让学生能够适应体育教学的变化,又让学生能够在其本身条件的基础上进行难度提升,防止学生因为体育活动无法“达标”而产生畏难情绪,对体育课程心生畏惧。教师要时刻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身体情况,对于出现的问题要进行及时调整,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轻松的运动中锻炼好自身的身体,最终达到全体同学共同进步的目标。

组织教学的基本方法

1、抓好体育课堂常规的组织教学。

体育课堂常规是规范体育课的必要条件,也是实施教学、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教师必须严格认真、坚持不懈地抓好体育课堂常规教育,努力形成纪律严明、精神振奋、团结活泼、积极上进的学习风气。要形成良好的课堂常规,一是要让学生明确体育课的学习目的,让学生明确体育锻炼的特点和存在的某些危险因素,使课堂常规内化为学生的自律需要。二是要严格要求、坚持不懈。根据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规律,反复抓抓反复。三是要把常规教育渗透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要改变纪律要求前紧后松的现象,努力使常规要求变成学生的自觉行动。

2、抓好体育课各阶段的组织教学。

体育实践课一般由准备(开始)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三个环节组成的,由于各环节的教学任务不同,教学中教师既要紧扣教学目的需要,又要抓住学生学习情绪的变化,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灵活地组织教学。

①课前准备要充分。如果把上课看作是一场表演,那么操场就是舞台,舞台怎么布置,需要什么道具,具体怎样演等一系列问题都必须在演出前作好充分准备。课前准备就是要求体育教师从新颖、实用的角度出发,精心布置好本节课的场地器材,备足配齐各类活动器具,设计好各个教学环节的前后过度方法,以及场地转换的行进路线等,确保整个教学过程能顺利完成。充分的课前准备既能使教师在课堂上胸有成竹指挥若定,又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打下基础。

②准备部分要新颖。从教室到操场,学习空间的变化会使学生的学习心理产生变化:其一,他们刚从教室的狭小空间来到广阔的操场上,犹如一只刚出笼的小鸟,情绪相当高涨;其二,小学生天性爱玩,对体育课往往抱有玩一玩、做做游戏放松放松的想法;其三,室外活动不同于户内,学生的注意力极易受到周围环境干扰等等。如此种种学习心理因素,对体育课堂教学既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因此课的开始组织教学特别重要,教师应该改变过去“整整队,报报数,慢跑几圈做做操”的传统的教学形式,力求准备活动新颖多变,可采用趣味练习如:“请你跟我这样做”或“反口令练习”等方法集中学生注意力;或采用“斗鸡”“抓尾巴”“踩影子”等对抗性小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之,教师要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出发,抓好开端,把准备活动组织得引人入胜,充分调动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状态马上适应到体育教学的要求中来,进而使他们能非常乐意的听从教师的指挥,轻松地进入到下一环节的学习中去。

③基本部分要活泼。基本部分往往安排了一节课的新授内容。与其它学科不同的是,学生对体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术是在不断的运动中掌握的,因此基本部分组织教学,教师应力求做到精讲多练,多提供学生自由练习的时间,让学生在独立自主的学习中掌握新授内容,提高学习能力。除此之处,教学的形式也要活泼,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教材内容、教学要求不断改变练习方法,通过举行比赛、组织游戏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④结束部分要轻松。经过近四十分钟的紧张练习,学生会产生疲劳感,因此结束部分宜组织一些轻松的活动,如舞蹈、放松操等,帮助学生调节情绪和恢复体力。同时放松活动又要不失趣味性,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让学生保持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从内心上激发他们喜爱体育课的情感,为下一次教学留下伏笔。

3、根据教材特点组织教学。

挖掘教材趣味性。趣味性、娱乐性是体育课的一大特点,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性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一些枯燥的内容,教师要进行适当处理,如换名,把“老鹰抓小鸡”改成“母鸡爱小鸡”,把“抱球接力”改成“运送西瓜”等;换器具,在掷轻物练习中把“沙包”改成“羽毛球”,把“跳高竿”换成“橡皮筋”等。

同一教材不同组织。体育技术的形成是循序渐进的,为保证学生掌握技术的全面性正确性,同一教材往往会在不同课次出现,而且重复练习的目的、难度、要求是不一致的。学生喜变,相同的内容重复出现势必会降低他们学习的兴奋度。因此,对于同一教材的重复练习,教师应改变教学组织的方法,同样是掷准,今天我叫它“打靶”,明天我叫它为“打野鸭”;今天我用的掷准物体是“箩筐”,明天我改换成“汽球”,以在不断的变化中达到激趣的目的。

不同教材合理搭配。目前小学体育实践课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田径(跑跳投)、小球类(篮排足等)、基本体操、攀爬悬垂类、民族民间乡土体育等几大类,不同的教材内容有其不同的特性和不同的学习价值。一堂课上教材内容不可过多亦不能过于单一,要从学生能力形成的特点、促进健康生长发育等角度考虑,教材的搭配一般要做到动静结合,上下肢协调锻炼兼顾,柔韧与力量同步发展,体质与能力共同提高等要求。

4、根据儿童生理和心理特征组织教学。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心理学研究发现,小学生注意力在课的前半部达到高峰,意志力在课的中后部达到高峰,情绪则在课的后半部达到高峰。根据这一心理特征,教学中宜将新授知识或技术性强的复习内容安排在课的前半部分,利用注意力相对集中的时机提高学习效率;耐力性、对抗性练习内容宜安排在课的中后部,以锻炼学生的意志力;课的后半部分则可安排一些竞争性强的练习,既能满足学生的生理需求,又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还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

灵活选择教学方法。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好胜”等心理和行为特点,因此教学中教学手段要多样,教学形式要“新、奇、活”,多组织游戏和比赛,教学方法要创新,要敢于打破旧有教学组织形式,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如课堂中进行队伍调动,如果传统的方法过于机械、死板,教师可以在调动队伍时配以节奏感强的摇滚乐,或者把调动过程编成游戏或舞蹈等,既会使学生感到新奇,又会使教学活而不乱,提高教学效果。

发挥体态语言的作用。体态语言是无声的语言,在教学过程中具有其它组织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教师要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课堂上的精神面貌对学生是无声的教育和无言的要求。其次要充分发挥“手势、眼神、口哨”等的作用,合理运用手势指挥、眼神暗示、口哨声音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整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用好体态语言的同时,教师还要结合教学语言的运用,对学生多表扬、多鼓励,以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第8篇: 小学体育的常用教学方法有哪些

摘要:体育是素质教育下小学阶段重要的学科之一,在新课程改革中得到了发展,教学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与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方式相比,只有加强创新,才能切实提升体育课堂的效率。该文首先对传统小学体育教学方式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然后探讨创新小学体育教学方法的必要性,最后提出创新小学体育教学方法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小学体育;创新;课堂效率

体育是小学阶段中重要的课程之一,在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新课程标准下,要求小学体育教学应该以小学生年龄、身体、生理特点为基础,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为提升小学体育课堂效率打下基础。基于此,加强对创新小学体育教学方法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传统小学体育教学方式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方面,传统小学体育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将小学体育课堂划分为固定的环节,教学内容也往往是根据教学大纲死搬硬套,课堂氛围相对枯燥,小学生对这样的课堂不感兴趣,导致课堂教学效果差,无法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也造成极大的阻碍。另一方面,很多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之际,意识到教学内容设计的重要性,但是在具体设计过程中,忽视了学生自身发展需求,没有意识到小学生个体化差异问题。由于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如果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动作整齐划一,很难提升整体的教学效率。此外,现有的小学体育教学大纲设计中,对小学生心理有所忽视,不能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情感需求,学生仅仅通过体育锻炼身体,无法达到素质教学的客观要求。

第9篇: 小学体育的常用教学方法有哪些

1 定义

语言法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形式的语言,指导学生学习掌握学习内容,进行练习的方法。

2 具体方式

体育教学中语言法运用的具体方式有:讲解、口令与指示、口头汇报、口头评价、默念和自我暗示等。

(1)讲解

A、定义:

讲解是教师给学生说明教学目标、动作名称、动作要领、动作方法、规则与要求等,指导学生进行运动技能学习掌握运动技能的方法。

B、具体方式

讲解可分为直陈式、分段式、概要式、侧重式、对比式、鼓动式、收敛式等。

C、运用讲解时应注意:

a、要明确讲解的目的

b、讲解的内容要正确,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

c、讲解要生动形象,精简扼要

d、讲解要具有启发性

e、注意讲解的时机与效果

(2)口令和指示

口令是指用最简明的语言,以命令的方式,指挥与组织学生完成任何活动与练习的一种方法。运用口令时应准确、洪亮、节奏分明、富有力度。

指示是指运用比较简明的语言,用比较平和的语气,组织指导学生进行活动的一种方法。运用指示时应清晰、坚定、准确、及时。

(3)口头评价

口头评价是指按教学标准,对学生的行为表现、练习完成的情况以口头方式进行评价的一种方法。运用评价时应以正面鼓励评价为主,要指明努力方向,提供改进提高的方法。

(4)口头汇报

口头汇报是教师要求学生根据教学目标和自身的体验,简明扼要地说明自己的见解的语言方式。这种方式将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生自评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与表达能力、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反馈信息。

(5)默念和自我暗示

默念是学生在实际练习之前通过无声语言(思维)重现整个动作或运用的某个部分的过程、重点、时空特征,以提高练习效果的一种方法。自我暗示是学生在实际练习过程中,默诵某些具有指令性的词句,自我调控练习过程的一种方法。

常用的体育教学方法:直观法

1 定义

直观法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实际的演示或外力帮助、借助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肌肉本体感觉器官来直接感知动作的方法。

2 具体方式

体育教学中常用的直观法有:动作示范、教具和模型的演示、电影电视录像、助力和阻力、定向和领先等。

(1)动作示范

A、定义

动作示范是教师或教师指定某一学生以具体的动作为范例,使学生了解动作形象、结构、要领的方法。

B、运用示范时应注意:

a、要有明确的目的

b、示范要正确

准确、熟练、轻松、优美

c、正确选择动作示范的位置与方向

正面示范、侧面示范、背面示范和镜面示范

d、示范与讲解要有机结合

先讲解后示范、先示范后讲解、边讲解边示范

(2)教具和模型的演示

教具和模型的演示是利用挂图、照片、模型等直观手段,显示练习动作的结构、过程、关键、时空特征,帮助学生正确感知练习、动作的方法。

(3)电影和电视录像

电影电视录像是运用电化教学的视听手段,显示练习、动作过程、时空特征,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理解练习、动作的直观方式。

(4)助力和阻力

助力和阻力是指借助于外力的帮助,使学生通过触觉和肌肉本体感觉,体验正确的用力时机、大小、方向、时空特征,从而正确掌握动作的一种直观方法。

(5)定向和领先

定向是以相对静态的具体视觉标志,给学生指示动作方向、幅度、轨迹、用力点等的直观方式。

领先是以相对动态的、超前的视听信号,给学生以刺激与激励,以利于他们完成动作的直观方式。

常用的体育教学方法:完整法与分解法

1 完整法

(1)定义

完整法是指从动作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与段落,完整地传授某种运动动作的方法。

其优点:有利于保持动作的完整结构,有利于学生完整地掌握动作。其缺点:学习难度较大,不利于掌握完整动作中难度较大的动作环节。

其适用于:简单的动作或虽然较难但不能分解的动作。

(2)运用完整法的几种常用方法:

(1)、直接运用(2)、强调重点(3)、降低难度(4)、改变练习的外部条件 2 分解法

(1)定义

分解法是将一个完整的动作技术,合理地分解成几个部分与段落,逐个进行教授,最后完整掌握动作技术的方法。

其优点:能降低难度,简化教学过程,缩短教学时间,提高学习信心,较快地掌握动作技术。其缺点:容易割裂、破坏动作技术结构。

其适用于:比较复杂的、且能合理分解的动作。

(2)运用完整法的几种常用方法:

(1)、根据动作技术的特点,采取合理的分解方式

分解方式有:单独(纯粹)分段法、递进分段法、顺进分段法、逆进分段法和其它等。

(2)、划分动作技术的段落与部分,应考虑各部分与段落之间的有机联系,

不破坏动作的结构

(3)、明确各部分与段落在完整动作中的地位与作用

(4)、在建立完整动作概念的基础上分解,并及时向完整法过渡

常用的体育教学方法:预防与纠正错误法

1 定义

预防与纠正错误法是在动作技能教授过程中,针对学生形成与掌握运动动作中产生错误动作及其原因,预先在教授中及时采取有效的手段措施,防止出现和纠正学生错误动作的方法。

2 产生动作错误的原因

(1)运动生物力学方面的原因

(2)生理方面的原因

(3)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原因

(4)教学的外部环境与条件的原因

(5)教师的素质与组织教法因素

3 预防与纠正错误的方法

(1)强化概念法(2)转移法(3)降低难度法(4)信号提示法

(5)外力帮助法

4 预防与纠正错误的过程

预测可能产生的错误动作-观察与发现错误动作-分析错误动作产生的原因-采取对应的措施-检查与验证矫正效果-总结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

常用的体育教学方法:游戏法与竞赛法

1、游戏法

(1)定义

游戏法是指在规则许可的范围内,充分发挥个人主动性和创造性,完成预定

任务的一种方法。

(2)运用游戏法时应注意:

(1)、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活动内容与形式,采取相应的规则与要求

(2)、在教育学生遵守规则的同时,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与创造性

(3)、认真做好游戏的评判工作,要客观公正评价游戏的结果

(4)、布置好游戏的场地器材,加强游戏的组织工作

(5)游戏结束后要做好讲评,指出优缺点。

2、竞赛法

(1)定义

竞赛法是指在比赛的条件下,组织学生进行练习的方法。

(2)运用竞赛法时应注意:

(1)、明确运用竞赛法的目的

(2)、合理配对、分组

(3)、适时运用

(4)在比赛中教师应加强组织管理工作,要求学生遵守比赛规则,防止伤害事故发生

(5)赛后要及时进行总结。

第10篇: 小学体育的常用教学方法有哪些

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方法探析

在体育教学中必须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首先是教育观念、教学指导思想的更新。要从传统的 以体育知识技能的灌输传授转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锻炼,发展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教育。在体育 教学设计上,要从“教师中心”转向重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主动活泼地学习锻炼、激发学习智 慧与能力的角度,来考虑和设计教学进程;而不是把学生当作被动的容器或“练习机器”。在体育教学方法手 段上,从过去以教师单纯“教”、“灌”为主的方法转向由教师指导、启发和学生“学为主”的学法设计。在 方法主体性上,由过去的学生跟着练,转向学生“自主练”为主;由过去“育体”、“练身”为主的方法,扩 展为“启智、求知、调心、育体”的综合多样化方法体系。由简单的“一刀切”方法手段,向促使学生的一般 发展、共同发展与特殊发展、差别发展相结合。在关注整体教学目标的同时,充分发展学生的创造力,进而创 造性地解决学生个体学习中的问题。下面谈一谈低年级教学中,教学方法的选择及运用:

一.游戏教学法

运动游戏,也称为体育游戏,是由基础运动动作组成的、具有情节的体育手段。是一项古老的、至今仍充 满活力的活动。运动游戏具有基础性、简易性、情节性、趣味性、教育性、适应性、开放性、娱乐性等。孩子 在幼儿园接受过的体育教育也恰恰正是这种运动游戏,为了使小、幼体育教育自然过渡,使孩子能很快适应正 规的体育,在一年级第一学期仍应多采用这种游戏教学方法。虽然教学以游戏为主,但是游戏目的应更加明确 ,这一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课堂常规,因此游戏的设计要有很强的针对性。

1.课堂常规方面的游戏设计。常规教学中的队列训练,学生不仅会感到特别枯燥而且不容易作对、作好。 站队时,应给每人编上号,然后通过“找找火车头”“找找小伙伴”和“快快集合”的游戏,帮助学生很快记 住自己在队伍里所处的位置,井能很迅速站好队。六、七岁孩子的"空间知觉很差,对事物的形状、大小、特别 是方位认识模糊。但可以通过“咕噜,咕噜捶”“请你向我这样做”“吹泡泡”“图形跑”和“无声操”等游 戏,使学生的空间知觉得到较快提高。

2.教材部分的游戏设计。小学体育教材与幼儿园的体育教材不同,它不单纯是由游戏构成,它还包括走、跑、跳、投、技巧、攀爬等技术性项目。在教学时这些技术不仅要教会学生,而且还要让他们兴趣十足。因此 游戏要设计的巧妙,既不能喧宾夺主又不能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如走步教材,它主要是培养学生走步能力, 是跑步教材的过渡性教材。在教学中,有些教师把这一教材单纯理解为“齐步走”,只片面的强调整齐,而忽 略了走步教材的真正目的。成人化、军事化的训练更是使孩子产生了畏难情绪。这类教材应多采用学生喜闻乐 见的游戏,如“月月花”、“击响走”“模仿人物走、模仿动物走”“蚂蚁搬家”、“两人三足走”“穿大板 鞋走”“滑雪橇走”等等。跑步是孩子喜欢的项目,但教学的组织形式毫无变化,孩子也会很快失去兴趣。在 教学中加一些游戏,如“老狼老狼几点了”、“邮递员送信”、“抓尾巴”、“小动物赛跑――圆周跑”、“ 迎面接力”等,这样孩子们就会自发的在教师的引导下玩着、奔跑着,欢笑着。

3.放松部分的游戏设计。放松的方法多种多样,但其目的都是一样,都是使身心放松、愉悦。游戏方法较 其它方法更加简便易行。如游戏“抓舌头”、“给球打气”、“参观自然保护区――模仿各种小动物”、“风 吹雪花飘”等,这些游戏具有简单,有趣,运动量小的特点。能够起到很好的放松作用。

4.过渡性游戏的设计。游戏不仅可以作为主要教材出现,它还可以作为过渡性教材出现。其目的是使课中 所有教材衔接紧凑,过渡自然。如在篮球和实心球教材中,拿球、放球的小游戏就要精心设计。“头上胯下传 球”、“腰部左右传球”、“传地滚球”、“双脚夹球跳去跳回”等等。通过这些游戏,不仅使孩子人手一球 ,更重要的是活跃了课堂气氛。

二.情境教学法

情境法是融言、行、情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它是利用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参与的情绪,引导学生对知识技 能的理解和掌握,启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培养情感意识,达到师生信息交流的方法。情境法的运用,通常体 现在以下方面:

1.作为处理教材的手段。可以根据一堂课的几项(通常为两项)基本教材,创设一个连贯的情境;如创设 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情境,整节课以田间劳动(劳动模仿操)为主题如打害虫――捡麦穗,颗粒归仓(游 戏)――庆丰收(放松小舞蹈)用一条劳动的主线贯穿起来。这样的教育内容更加现实化、形象化,学生易于 接受。

2.作为课堂导入的一种手段。如学习立定跳远,可以从童话故事“小蝌蚪找妈妈”导入课堂。教师用语言 描绘法描述故事情节的同时,师生共同进入角色,模仿小蝌蚪寻找妈妈时遇见的各种小动物,如小猫、大公鸡 、小鸭子、大象、小猴子、小兔子、最后找到了青蛙妈妈。于是引出青蛙妈妈教本领,这个本领就是立定跳远 。

3.作为开始准备、整理活动的手段。通过模仿各种动物形态、各种人物状态,以及各种事物如小汽车、大 火车、马车、大气球等等,达到身体由相对安静状态向运动状态过渡或由运动状态向相对安静状态过渡的目的 。如将四队学生分别模仿开四辆不同的大汽车,然后做搭桥、钻桥的游戏,最后四队接成一列长长的火车。这 个情境的设计,主要目的是进行主要教材之前的热身运动,通过改变慢跑形式提高学生的兴趣。

4.作为组织教学的手段。要求学生(小组或个人)以最快速度,到达指定的场地位置,或站成规定的队形 ,或完成布置场地、器材的任务而创设的情境活动。如将梯形队调成半圆形队时,可以让学生模仿小燕子飞过 去、蚂蚁搬家的游戏走过去、或者是四队可分别模仿开大汽车、开拖拉机、赶马车、推着小推车,跑到教师指 定的地点。

5.作为渗透思想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设制模仿人物形象的情境时,应引导学生从人物形象的模仿逐步 转化到人物行为的学习上来。如一位教师设计了“红军不怕远征难”的模仿红军叔叔的情境,在模仿红军爬雪 山、过草地、过铁索桥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向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以及学习解放军叔叔那 种听从指挥、遵守纪律、在困难面前顽强、勇敢、不屈不挠的精神。

三.“小集团”教学法

“小集团”教学法,是教师在课堂中留给学生广泛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各自的小组中练习和巩固学到 的知识、技术和技能。它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合作与协同,促进他们自发、自主地学习。在“小集团”教学中, 学生除了直接与教师发生联系外,学生之间还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他们互帮、互练、互学、互相评价,学生的 角色发生了变化。担当小老师的学生,会有一种光荣的使命感,在为别人指导动作的同时,动作的要点得到了 巩固,能力得到了提高。被指导的学生,特别是那些胆小、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在同学面前精神放松了,思 想顾虑在融洽的气氛中消失了。此时,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及时给予纠正与辅导,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勇 于创造,引导他们想了练、练了想、想中练、练中想,反复尝试体会。通过“小集团”教学法的运用,不仅增 加了练习密度、提高了动作水平,还可增强他们的义务和责任感,发展融洽的人际关系,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

四.唱游教学法

唱游教学法是低年级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教学方法。它通过形象的模仿活动和具有简单情节的表现活动, 培养学生节奏感、协调性以及审美能力。运用唱游教学法的时机分别为:

1.一年级新生入学前两周的学前教育期间。一年级新生在入学前,通常要经过两周的常规教育,体育也不 例外。如果一上来就教学生稍息、立正、队列等课堂常规,学生会感到枯燥且不适应。通过唱游教学法,可以 引起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使学生觉得“上学、上课”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打消学生对老师的恐惧心理,促 使师生情感和谐融洽。

2.经常作为准备活动的手段。准备活动总是做一种徒手操,学生会感到很枯燥很厌烦。如果结合教材经常 变换一些新操,如“小动物模仿操”、“劳动模仿操”、“垫上操”、“圈操”、“球操”、“绳操”等,学 生在优美的乐声中即锻炼了身体又陶冶了情操。

3.作为整理活动的手段。整理活动是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巩固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的重 要途径。运用唱游教学法,可以克服整理活动中教学呆板、单调的现象,增加娱乐性、实效性,提高学生参与 练习的兴趣,消除学生的心理及生理疲劳。唱游教学法,切实可行地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 身心负荷较宽松的欢乐气氛中,接受体育的启蒙教育。

五.儿歌教学法

教师的语言修养,是体育教育艺术的体现之一。体育运动生活气息很浓,从客观上给体育教学的讲解提供 了内容丰富、生动形象的语言环境,以简练的语言讲清动作的概念和要领,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儿歌教学法 正是如此。它语言简练、通俗易懂、便于理解记忆,深受学生喜爱。如齐步走的儿歌:挺胸抬头,摆臂有力, 横排对齐,竖行对正,自视前方,先迈左脚。前滚翻儿歌:下蹲低头手撑垫,蹬地提臀向前翻,肩背着垫抱小 腿,蹬地团身是关键。

以上五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其效果:1.构建了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模式。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为主 的教学模式,变传统的“要我练”为“我要练”“我想练”;变被动地接受为主动地积极刻苦学习,使学生不 感到体育学习是一种痛苦和负担。使教学从单纯教书到既教书又育人,从单纯传授体育知识到既传授体育知识 又开发智能。2.创造了良好的体育课堂心理气氛使学生能从思想、情感、行为上真正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之中。 使学生能够做到“求”、“趣”、“行”、“创”、“活”。所谓“求”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趣”是运 用语言艺术巧妙设疑,引发学生的实践兴趣。“行”即是提供机遇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平等的表现机会,让他们 相信自己能行。“创”即创造力的培养。在实际教学中要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形成最佳的情绪状 态,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培养学生体育认知兴趣,促进学生的创造能力。“活”即活跃课堂气氛。3.多次实 验课表明,运用以上教学方法教学,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普遍提高。学生们的注意力、情绪和 意志等心理指标普遍处于良好状态,心理负荷适当(基本不存在压抑感)、课堂活跃,教学任务完成率基本上 在85%至95%这一区间。

本文来源:http://www.jxsbsh.com/xuexifangfa/494654/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