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习基本能力

| 各学科学习方法 |

【www.jxsbsh.com--各学科学习方法】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都掌握了哪些学习方法呢?你对地里的学习有什么样的看法呢?下面是小编网络整理的,希望对你有用。

  (一)

  一、地图运用能力

  地图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它具有感官刺激强、信息容纳量大、表述简明扼要等优点。借助地图可以更好的掌握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理解地理概念、原理。

  1、地图的阅读

  要运用地图,首先必须会读地图。这也是考试大港中能力要求的重要部分。

  一般的地图都会涉及比例尺、方向、图例注记等要素,读图时必须先看一下这些要素。 接下来要根据提供的图表特点,判断这是哪一类地图,分布图、原理图、统计图、景观图还是其他的图。根据具体图类,运用具体方法读图。如等高线图,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读:等高距为多少,何处为山峰,何处为山谷,何处为山脊线,何处为集水线,等等。究竟读哪几个方面要视题目要求而定。

  2、地图运用

  地图的运用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

  (1)运用政区图,记国家、省(区)、市的空间分布及彼此相对位置关系。 读政区图,要注意观察国家、省(区)的轮廓特征,境内河流等地理事物在此基础上多次重复阅读,渐渐的在自己同形成有关国家与地区图。这样当时卷中出现某国家图形时,头脑中存储有关国家的图形会立刻浮现出来,经过联系、核对,片刻即可判断出该图所示国家。

  (2)运用地形图、记地势变化、地形区分布、河流流向、河流形状。 现行的图册中的地形图均为分层设色法所绘制,给人的感官刺激强,印象深,反复运读后,可在头脑中形成立体感很强的地形图,借此科教容易地记注大洲、国家、地区的地势起伏、地形区分布及受制于地形的河流流向、水系形状。

  (3)运用示意图,及有关概念、地理规律、地理原理。 在复习中要记的概念、原理、规律很多,有的在文字表述上还较相似,这就给记忆带来了麻烦。若能借助于示意图,寓文于图,则十分简单得一幅示意图就会把有关概念、原理的本质反映的淋漓尽致、印象深刻、难以忘记。

  二、空间分析能力

  由于地理学科具有很强的空间性特点,因此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常常会遇到许多以空间有关的知识内容。能否对它们进行有效的空分析,对学习的效果影响甚大。在中学地理中,空间性最强的学习内容就是球大圆有关的知识。

  下面我们结合球大圆知识介绍如何进行空间分析,以提高学习能力。 过球心得平面截球面所得的圆叫球大圆。由于过球心平面可在三维空间任意变化方向因此球大圆有无数个。球面上任意两点的最短距离(球面距离),即为过这两点的大圆上劣弧的长。这就是球打圆的基本知识。地理中与球大圆相关知识很多,如果能巧妙的结合球大圆知识进行空间分析,能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明了,易于学习和掌握。

  1.剖析地转偏向力

  地转偏向力是地球自转中产生的、相对于地球上的观察者而 “存在”的一种惯性力,其偏向原理尤其是沿纬线自东向西运动的偏向问题,一直是高中地理学习中的一个难点。结合球大圆知识进行空间分析以辅助学习,则可大大降低学习难度。

  2.确定两地间的最短距离

  在近几年的高考及有关习题集中,经藏出现有关最短航线、最近走法的题目,这类题目客观上对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及空间想象的要求较高。许多学生对此类试题常常不知所措,有的知其然,而不只其所以然。下面结合几个实例,谈谈球大圆知识进行空间分析,以解答之类试题的思路与技巧

  例:从华盛顿到北京在以下四条航线中,最短的一条是:

  (1) 华盛顿——夏威夷——北京

  (2) 华盛顿——悉尼——北京

  (3) 华盛顿——阿拉加斯——北京

  (4) 华盛顿——开罗——北京

  解析:这倒题目要正确选出最近航线,首先必须掌握华盛顿、北京的经纬度位置,夏威夷、细腻、阿拉斯加、开罗于这两地的相对(纬度)位置关系。由于华盛顿、北京、的经纬度均为40度附近,且华盛顿在西五区,北京在东八区,一次过华盛顿、北京的大圆上劣弧必向北凸出,且劣弧必为由华盛顿向西至北京的弧段(跨十一个时区,如向东到北京,则跨十三个时区)。而航线(1)(2)均明显的向南凸出,航线(4)既向南凸出(开罗纬度低于华盛顿、北京)由向东航行(非大圆劣弧),故都不对。航线(3)既符合向北突出,又符合由华盛顿向西航行,故位最短航线。

  (二)

  更应侧重主干知识

  结合高考来看,近几年的文综试卷中地理部分立足于考查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规律、基本技能,突出了对地理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几乎每年都会把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气候、洋流、农业生产的条件、城市化、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我国不同地点降水量及其季节变化的原因,城市形成的区位因素等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体系作为主要考查内容,这些都是大纲要求考生掌握的重点知识,没有一道超纲题。

  从近几年的文科综合试卷和2007年各地区文综试卷中的地理试题来看,高考考查的主干知识包括:时间的计算;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特别是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影响天气的天气系统:锋面、气旋与反气旋;气候的形成因子、气候类型的分布、气候特征和气候类型的判别;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影响、内外力作用与地壳的变动,地壳物质的循环,河流的补给与水文特征;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农业的区位因素;工业的区位因素;城镇的规划与布局、城市化及其问题;人口迁移;文化扩散;旅游资源的评价;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等等。

  对这些主干知识的复习,考生要准确地理解其内涵和外延。搞清每个知识点的来龙去脉、适用范围和条件;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疏通每一个知识点。还要对重点知识进行系列整理,理清知识间的横向关系和纵向联系,逐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框架,形成知识网络图。

  -抓住图表事半功倍

  图表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其突出特点是将“空间概念”或“可量化”的地理事情用直观形象的形式表现出来。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最突出的特征是大量运用多种地图、图表、照片、图片来表达空间的概念和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联系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由于便于考查考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思维分析能力,在近年的高考文科综合试卷中,往往把地图和图表作为表达和联系地理、历史和政治这三科知识的信息载体,所以地图和图表往往是学科内或者跨学科间综合题的切入口。

  针对高考重视图表考查的特点,地理第一轮复习中,考生应有针对性地加强阅读、分析地图和地理图表的能力训练。可有计划地每天用教材中的地图和相应的地图册复习、练习,运用图图互变、文图互变、图表互变转换思维角度,推导地理规律和原理。

  (三)

  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1.获取地理信息

  地理信息包括文字信息、图像信息和表格信息等。文字信息是提供地理信息最基本的方式,它包括相对独立的文字资料、图和表的引文或说明、题干中的限定或提示,显见文字信息不只是给出解题基础材料,还包涵了考查的意图、内容和方法;图像信息指地图、原理图、统计图、联系图等图像所提供的符号、注记、数字、图例等信息;表格信息是指数字资料信息及数字资料的属性、类别和单位等信息。

  综合能力测试七年来,地理信息的呈现特点:

  ⑴教材之外的信息

  从原来课本插图的改编转向逐渐脱离教材,信息中涉及学生没有学到的概念和原理,会给出相应解释。这些新信息基于实际问题、热点问题、合理的假设和推理,不会给学生解题早成障碍。

  ⑵多以图表形式提供信息

  便于学生阅读、考场读图、用图能力。

  ⑶信息情境化

  创设新情境,使考查内容融于一定的情境之中。

  ⑷提供信息的不完整性

  试题提供信息十分简练,含有隐性信息,使信息不完整。

  ⑸提供组合信息

  组合信息是指同一题中以文、图、表等不同形式给出信息,它常常在学科内知识综合,或跨学科间知识的综合呈现。

  ⑹逐步给出信息

  以简要题干信息为基础,以一条探究思路为引导,通过分小题逐步给出信息,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一步一步地探究完成。

  基于地理信息的形式和特点,在审题时要对试题提供的地理信息进行概括和综合,以获取地理信息的空间、属性、时间等特征。

  ⑴空间特征;如点、线、面;地点、区域、全球;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

  ⑵属性特征:如地形地貌、岩石、天气气候、水文、植被、农业、工业、城市和人口等。

  ⑶时间特征;如某时刻、某天、某月、某年、某一时间段等。

  2.提炼地理信息

  在获取地理信息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对信息进行提炼,明确重要的、关键的、次要的、无关紧要的信息。然尔逐条分析,把握它们的内在联系,从而建立起信息链(概念、原理、规律和过程),实现地理信息的整合。

  ⑴反馈地理概念、原理、规律和过程,搭建地理信息与学过知识的桥梁,明确信息的有效内容和价值。

  ⑵反馈地理知识结构,只有在地理知识结构的框架下,才能提炼出重要的、关键的信息,为解决问题提供信息源。

  ⑶反馈地理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自然地理知识与人文地理知识、自然地理与区域地理知识、人文地理知识与区域地理知识等都有着内在联系。区域地理知识是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载体,区域位置决定气候,气候会影响水文、地貌、植被、土壤,进而对农业、工业、城市、交通等人类活动的影响。认识地理知识内在联系,可以由某地理知识推知其他方面的知识。

  3.解读地理信息

  地理学科兼具自然学科和人文学科的性质,综合性是地理学科基本特点之一,因此地理综合性信息的解读,不但要用到相关学科知识,如自然地理要素运动信息的解读要用到数学和物理的知识,环境污染和喀斯特地貌的形成的信息解读要用到化学知识,生态服务和生态系统的信息解读要用到生物知识,人文现象的形成和发展的信息解读要用到历史知识,地理思想(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的信息解读要用到政治知识。而且要形成解读信息的的视角和方法。

  ⑴时间的视角

  地理学科的人文方面的信息解读,不仅从历史角度和不同历史尺度去分析,还要把空间放到一定历史发展过程中分析,同时要关注空间的特点,即某地、某国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差异,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对自然现象也是如此,如气候变化信息,要从地质历史时期、人类社会时期、近代、当前等不同时间尺度去分析,方可得出不同的结论。

  ⑵发展变化的视角

  人文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现象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其相关信息需要用发展变化的视角分析。如工业区位选择,原料和劳动力数量等因素变弱,而市场和科技等因素变强。

  ⑶辨证的视角

  地理问题一般具有两面性,分析问题时都要辨证地去看。如气候资源对农业既是有利因素,而气象灾害又是不利因素。再如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的辨证关系。

  ⑷动态的视角

  自然地理因素和人文地理因素都处在不断运动之中,分析地理信息需要用动态的视角,从过程中予以分析。如区域与区域之间的人流、物流和信息流。

  二、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正确建立知识与试题联系

  地理学科高考评价目标与中学地理教学目的都是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掌握学习地理和地理研究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试卷呈现的方式多样化,对地理问题的阐述多借助于阅读材料、地理数据、表格、地理景观图、地理示意图、框图等形式来表达。高考试题的形式和内容“万变不离其宗”,即体现地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地理学的基本思维方法。因而在认识和接受题目形式的基础上,能迅速地理解题目设置的情境和期望解决的问题,与已具备的知识背景中相关的内容建立准确的联系。

  2.准确地运用知识和信息

  理解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评价学生运用知识认识和说明问题的标准。理解能力的评价主要看学生对地理概念、原理、规律和理论的表述状况,知识运用能力的评价主要看学生能否激活所存储的已学知识,能否将相关知识迁移到具体情境之中,这样明显地表现出个体思维能力。

  3.运用知识原理分析问题

  文综考题是有机渗透的(学科内的综合、热点问题的综合、跨学科的综合),试题针对现实问题整合知识,如生态问题、城市问题、环境问题、社会问题等进行组合,考查学生综合素质。这就要求学生围绕新问题、新情境重新整合,体现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与融合。易见,高考重在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作为调动和运用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1.正确表述地理现象、准确描述和解释事物特征

  在通用语言的基础上,能够正确使用地理学科的术语表述地理事物和现象,描述和解释地理事物的特征。表述、描述和解释地理事物一是对地理事物进行正确的定性概括;二是对地理事物的位置属性和数量属性能够进行恰如其分的定量表述。

  ⑴对地理事物进行正确定性概括

  要求有足够的地理基础名词、基本地理数据、基本地理图形语言等。基础地理名词指常见性、多用性、稳定性、独特意义的地理事物名称、地理概念等。

  ⑵对地理事物的位置属性和数量属性进行恰如其分的定量表述

  这能力有二,一是从试卷上获取的地理信息中,解读出定量的信息,加以应用;二是要熟记终身有用的地理数据,如绝对数据、相对数据——比例数据、顺次数据等。绝对数据是指明或表示地理事物的数量或数量范围的数据;相对数据只有在绝对数据的基础上才有意义。

  2.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阐释

  该能力就是要求学生在考试的时候能够运用自己的知识功底和能力从众多的概念地理区位信息中通过分析取舍、综合、归纳、概括的思维过程,准确地找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然后按题意进行简洁、明了的阐释。地理区位信息分显性和非显性的区位信息,显性地理区位信息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地理事物的相互位置关系,主要是地理坐标和相对地理区位。如北京市东经120°、北纬40°,与河北和天津相临。非显性地理区位信息是指那些具体的地理事物和抽象的地理事物之间的位置关系、抽象地理事物与抽象地理事物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地理事物通过第三方与地理事物表现出来的位置关系和由这种位置关系所伴生的其他关系。如长江中下游流域,平原地形、亚热地区、湿润地区、适宜种植水稻等。

  3.辨证地、历史地考察事物,对事物进行学科的和跨学科的描述与阐释

  实现的地理事物是历史的地理事物发展的必然结果,地理事物本身发展过程,及人们对它的认识都是辨证的。如西北风沙吞没聚落、草场、耕地,保留了历史文物。黄土高原水土流水带来黄河含沙量高,下游地上河,但也塑造了华北平原。

  该能力实际上是检测学生是否能够辨证地、历史地考察和分析地理问题的手段。因为获取和正确解读必要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对相应的地理问题进行辨证地、历史地考察和分析到底达到什么水平,只有用完整的描述和阐释才能表现出来。

  四、论证和探讨问题能力

  1.运用判断、归纳、演绎、比较和概括等方法论证问题

  运用判断、归纳、演绎、比较和概括等方法论证问题的实质就是对知识能够融会贯通、运用自如的境界。用地理主干基础知识、基本理论是论证地理问题的坚实基础,地理基础知识越丰富,借以进行判断、比较的参数知识就越充足。图形语言在运用判断、归纳、演绎、比较和概括等方法论证地理问题时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学习地理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在头脑建立“思维地图”,如地球两极、赤道和其它特殊经纬线,就是最基本的点、线状地理事物,叠加于其上的大洲大洋则是由线状边界圈定的面状地理事物,进而分布着主要国家、重要城市等,这些都是控制性的地理事物。把这些控制事物落实到图上,是学好地理和展现地理能力的坚实基础。有了的А基本的图形语言的把握作为基础,学生的判断、归纳、演绎、比较和概括问题时就具备了一些优势。

  2.论证问题观点明确、表述清晰、逻辑严谨

  书面表达能力对于学生考试来说有着非常突出的意义。在书面语中观点明确则主要靠要词清晰妥切、层次逻辑关系紧凑、要语简洁等来实现。观点的要词清晰妥切,主要在选择最准确的地理术语上,熟记和深刻理解这些术语是该项能力的前提;层次逻辑关系紧凑、要语简洁等,要有大量的正确的地理练习作为基础,同时要有语言文字功底。

  3.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的原理与方法论证和探讨问题,体现创新性思维

  综合性是地理学科的特点之一,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必然要运用到相关学科的原理和方法。如居民建筑布局,南北楼间距和住宅采光问题,除地理纬度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关系外,必然要使用基本的数学语言和方法才能够进行定量的推算;风带和气旋的成因,除地理大气运动原理和方法外,离不开基本的物理原理和方法。

  地理学的发展会涌现许多新的地理观念,如环境问题方面,开垦草原发展农业繁衍人口,退耕还林保护生态环境,环境观发生了变化,显见创新性思维在学习地理和研究地理问题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当然在非选择题中的人文地理方面的问题,是没有唯一的答案的问题。人文地理的任何区域,都是复杂的系统,其发展变化的评价是没有唯一的最优模式可以参照的,一般也只是选取那些‘非劣模式“,学生学习地理和应对考试的问题时,应该有独立的创新的见解。

本文来源:http://www.jxsbsh.com/xuexifangfa/469488/

    热门标签

    HOT